本网讯 (谢顺堂) 我的老家在柞水县九间房乡沙岭村葛安沟。小的时候,经常听生产队那个姓张的队长给社员安排农活,什么什么时间到红军坟前那片地里锄草、翻地……什么时间到红军坟后的那座山上疏林、植树……老想不通,在这样的穷乡避壤里怎么会有红军坟?
后来听父亲说,民国36年秋的一个晚上,我们家里来了10多个红军战士,在咱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早,母亲给他们熬了一锅洋芋扁豆,战士吃完后,分两路向红岩寺方向走去。一路是翻过几座大山,另一路是出沟口走大路,山路是一条安全的路线,大路可能潜伏有国民党军。为转移敌人的视线,掩护战友们从山路安全撤走,有3个山东口音的战士争着走那条危险的大路,出发不一会儿,就听到沟口响起了激烈的枪声,枪声完了,父亲去沟口一看,3个战士倒在血泊之中,枪也被人抢走。父亲连忙从自己家里找来几床席片,叫了几个乡亲,用席片把3个红军的遗体裹好,埋在一块地旁的山脚下。从此,当地人就把那个地方叫红军坟。坟前的那片地叫红军坟前地,坟后的那座山叫红军坟后山。这样,红军坟就成了当地一个永久的地名。
今年我回老家过端午,和老五哥哥一起专门去瞻仰了红军坟。哥哥很伤心地说:“唉!这几个红军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把遗骨永远地埋在了这里。”是的,革命战争年代,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把遗骨留在了异地他乡,把为革命献身的精神留给了当地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