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花开满“栗乡”
——镇安县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纪实
镇安素有“中国栗乡”之称。2007年11月被命名为“全国第三批科普示范县”以来,不断巩固创建成果,全方位推进新一轮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全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县呈现出了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格局,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科普网络日益健全
该县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网络阵地作用,科学谋划,周密部署,强化保障,完善机制,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全方位推进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组建了以县乡两级科协为主体,以学会、协会和农技协为纽带,以科普讲师团、科普志愿者、农村科技带头人、科普惠农信息员为基础的科普工作队伍网络。建立了财政加大投入、部门重点投入和社会积极投入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县财政将科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坚持在资金上足额预算、在拨付上优先安排、在决算上重点考虑,2010年全县科普经费达到25.8万元,科普活动、科技培训、农函大教育等科普工作经费还另行安排专项资金。各乡镇、各部门不断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先后有尧柏秀山水泥、中国电信镇安分公司等企业投资1200多万元用于科普创建。
科普环境明显优化
该县始终把优化科普环境、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素质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建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科普资源的宣教作用,有力增强了创建工作活力。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各类资源,大力优化科普环境,营造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盼望”的科普氛围。先后在25个乡镇和70%的县直部门建立了312个科普宣传专栏、20多处科普画廊。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场所的阵地作用,共发放党员电教设备268套。将全县建起的10个县级科普示范基地、25个乡镇科普学校和204个村级农民技术学校、229个乡村科普活动站及县委党校、农广校、职中、县党员电教中心等阵地进行有机整合,重点面向四类人群组织开展教育培训。
科普阵地有效巩固
该县把科普示范作为整体推进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行领导抓点、部门联动,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内容丰富的科普示范体系。由县科普创建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指导,建成了结子乡栗园村板栗产业基地、云盖寺云镇村蔬菜种植基地等10个科普示范基地,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农业生产示范;建成了永乐、木王、柴坪等9个科普示范乡镇和白树村、坪胜村等84个科普示范村,开展综合示范;培育了2个科普示范社区、5个科普示范企业,开展城镇企业创建示范;培植省市县三级科技示范户5000多户,开展农户创建示范。(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