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王荣金 王长会) 盛夏时节,走进秦岭深处的山阳县,就会感受到青山绿水掩映着的丰收的喜悦。漫川古镇的千亩莲藕和千亩樱桃园,十里刘家村的三百亩标准化设施蔬菜园,高坝金山村的百亩香菇产业园,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园。山阳县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第一工程,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引导、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开发、产业大户带动的特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漫川前店子村是山阳的鱼米之乡,伴着千亩稻香,一个标准化设施蔬菜产业园里蔬果飘香,温室大棚里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个示范园由返乡创业带头人郭福有创办,目前已投资700万元,建成设施蔬菜基地350亩,种植温室大棚蔬菜,每年可产青椒、黄瓜、西红柿等精细蔬菜1300吨,食用菌50吨,年产值450万元。目前福有专业合作社依托示范园,已发展社员50人,带动全村发展设施蔬菜1000亩,一幅以水稻观光和设施蔬菜为主体的增收蓝图已经在前店子村缓缓打开。
为了推进规模经营,山阳农业部门一直把扶持产业强村、产业大户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强力推进规模经营,真正将产业示范园建成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园。为了支持特色产业大户发展,县财政每年投入农业产业、核桃产业及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500多万元,整合各项涉农资金1000多万元,投放扶贫贴息贷款2600万元,农民工创业贴息贷款450万元,重点对规模特色产业种养大户进行扶持。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产业收入12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9%,其中特色农产品、畜牧养殖及药业三项收入人均达到699元,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7年,在外创业成功的板岩镇安门口村农民惠秀明回到家乡,投资1000多万元,集中流转土地41亩,终于建成全县最大的集良种繁育、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标准示范养殖企业——佳泰养殖有限公司。公司依托陕西正大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运作,从双汇集团引进优良种猪300头,饲养生猪1000多头,带动当地养殖户进行品种改良,采用科学养殖技术,带动本村发展百头养猪大户50户,每年可增加150人就业。
山阳县积极落实国家支持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联合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多万元,联系金融部门发放龙头企业贷款2.7亿元,落实各类税收减免70万元,对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给予1至2万元奖励,支持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发展,引导各类产业化组织建立起订单模式、示范基地带动模式、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舞起带动农民增收的强劲龙头。目前,山阳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4家,农村经纪人发展到1300多户,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固定资产总值8.2亿元,从业人员8446人,年销售收入4.69亿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市场主体。
为了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山阳县大力推广和引用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产业信息服务水平,目前全县村级信息站建设及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实现了全覆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26个基地和产品通过无公害基地、产品一体化认证。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山阳县对核桃、茶叶、九眼莲三个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整合,集中力量打造山阳核桃、竺仙牌天竺翠峰茶叶、山阳九眼莲三个核心品牌,目前,全县各类农产品商标已有24个,“博汇”牌核桃产品、“合鑫”牌手工挂面等3个商标已经获得省名优商标,成为山阳人增收路上的金字招牌。家金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家金”牌核桃仁已经成功推向国外市场,龙山制药公司引进日本先进生产技术,年生产加工中药饮片500多种、1200吨,与省内外10多家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100多家业务经营单位建立了购销联系,产品营销网络遍及全国主要医药市场。秦丰养鸡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丰阳”牌鸡蛋已入西安市场,“竺仙”牌天竺翠峰茶叶、“山里人家”手工粉条畅销省内外,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产加工的“丰菇源”香菇在西安建立了销售中心。山阳农产品正一步一步从大山深处走向现代都市,引领山阳特色产业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