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洛市商州区提出从2011年起,按每年17%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商州区将强力推进以设施蔬菜、良种核桃、地膜洋芋、生猪养殖为主的特色富民主导产业发展,多方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区已落实设施蔬菜面积2362亩,新建成设施蔬菜面积1160亩。一季度,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55元,同比增长19.6%;转移农村劳动力6.93万人,创经济收入0.94亿元。
壮大主导产业,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大力实施万户百头生态养猪工程,培育发展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通过专业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合作化(大户)经营,确保全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3000亩。通过低产园改造、良种园建设、板块化推进,全年新建核桃产业基地4.5万亩。培育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园区带动,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年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2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个,注册农产品商标2个,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对能带动农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提高劳务技能,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以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用足用活国家扶持返乡农民工的优惠政策,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财产性收入。鼓励支持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分享增值收益。鼓励有条件农户,通过房屋出租、购置大型农机械经营、科学理财盘活资本等途径增加财产性收入。推进支农资金向特色产业、优势区域、重点项目相对集中,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范“一事一议”制度,加强农资市场价格、惠农补贴到位情况的监管、检查,严厉打击涉农领域违法乱纪行为,确保惠农政策不缩不减地落实到农户。(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