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末岁首之际,在数九寒天里,洛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全县19个镇的党委书记、镇长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带着对一线干部的慰问,轻车简从,早出晚归,历时3天时间,行程700余公里,走遍全县19个镇的洛河两岸、秦岭深山和蟒岭腹地的38个观摩点,“检阅”全年农村工作。
秦岭山头,白雪皑皑;洛河之水,清澈碧蓝;农村新居,整洁漂亮。观摩团成员沿着洛河边的公路或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沿途一个个“洛”字牌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宏大,整齐规范;一座座新村好似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核桃是洛南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享有“全国核桃之乡”的美誉。2011年底,全县累计发展核桃45.6万亩、960万株,产量达1.2万吨,实现产值约2.4亿元,核桃基地规模位居全省前列。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让核桃成为群众增收的“金蛋蛋”,今年以来,全县各镇采用点播与栽植并重的“两条腿走路”方法,利用秋冬季植树造林的良好时机,发动群众,精心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实施良种建园或进行核桃点播,全县共建良种核桃园6.6万亩,点播10.1万亩。在石门镇张湾村、石坡镇纸房村、寺耳镇马河村、城关镇尖角村、古城镇上河村、寺坡镇长洼梁、三要镇龙山村等良种核桃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经过精心科管涂白的核桃树沐浴着冬日的暖阳,长满沟沟岔岔,梁梁峁峁。在通往保安、洛源的道路上,近几年新建的良种核桃园里,一棵棵碗口粗的核桃树煞是惹眼,这些核桃树如今已进入盛产期。
“今年的核桃建园总体上比以往年要好,规模大,起点高,多数都在千亩以上,体现了各镇领导对发展核桃产业的高度重视......”大家高兴地议论着。
烤烟是洛南县的传统产业,有着20多年栽植历史,烟农们靠栽植这些“黄金叶”盖起了小洋楼,买回了摩托车,娶回了新媳妇。如今,洪箭路沿线的景村和古城镇建起烤烟集中育苗和烘烤基地,谢湾、永丰两个镇又在烤烟田边修起近5米宽的沙石路,建起蓄水池,建成烤烟集约化烤炉,既保证了群众旱涝保收,又方便了群众烟叶采摘、烟叶烘烤,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
冬日的暖阳普照大地,站在三要镇龙山村的的山坡上,一株株核桃树整齐的排列成行,预留的数百亩集中连片的烤烟地已旋耕得整整齐齐,大地在冬日里正在为来年的农业生产积蓄着能量......
栽桑养蚕是该县政府引导农民近年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在该县景村镇齐坡村和灵口镇岭底高规格的千亩良桑园里,集中连片的桑树苗挺拔精神,傲雪生长。今年全县新建桑园2.13万亩,培育桑枝食用菌专业村102个,新发展养蚕示范户2000户,实现产值1200万元,养蚕户均收入2400元。县城东郊新建成的九州茧丝绸公司已正式投入生产,蚕农销售蚕茧的后顾之忧已得到解决。
在景丹路旁的景村镇樊湾和车塬村,一排排设施蔬菜大棚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这两个村的群众过去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为了做大蔬菜种植这篇“文章”,镇党委政府按照采取流转土地、集中建棚的方法建设蔬菜基地,现已建成大棚60个。保安镇、城关镇、古城镇、石门镇等10个设施蔬菜重点镇的设施蔬菜大棚也在火热建设中。
在洛源镇和巡检镇,农民的品牌意识在不断的增强,远近闻名的巡检陈醋有了“老君山”这个响亮的商标,洛源镇又组建了腰庄村豆制品加工厂。当地群众组建起合作社,对当地传统的陈醋、豆腐干进行加工、包装,发起了本地的“特产”财。
新农村建设是这次观摩的又一个亮点,在石坡龙头、古城姜村、三要龙山、灵口三星、柏峪寺司塬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一幢幢整齐的砖混结构白色新房鳞次栉比,一行行风景树环绕四周,群众休闲文化广场等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今年以来,各镇抢抓陕南移民搬迁机遇,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建起高标准的移民新村,这些新居不仅式样各具特色,而且在结构、功能等方面更加符合居住和储物。特别是农村休闲广场那一面面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了观摩团成员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