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权 涛)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山阳县城关镇权家垣村核桃高接换优示范基地里,十几位村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正在剪枝拓盘。“伺候好了这些‘摇钱树’,这沟沟岔岔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村民们高兴地说。
1999年,村里响应“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在退下来的坡耕地里建成700亩实生核桃园,一年一年过去了,由于实生核桃苗生长周期长,群众又缺乏管理技术,核桃园直到2006年才有零星挂果,且果小、皮厚、仁少,有些群众就商量着要毁掉核桃树重新种地。其实,这不是权家垣一个村面临的问题。山阳县,乃至商洛市是核桃的适生区,毛泽东同志曾就商洛专区栽植核桃树作出重要批示。在实施退耕还林中,核桃更是作为首选经济林木进行了大面积栽植。然而品种老化、技术落后,见不到效益,农民不愿意了,眼看生态建设的成果将毁于一旦。走出困境还得依靠科技。
2007年,山阳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由西农大提供技术实施良种嫁接和管护,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权家垣村就是该县确定的第一批核桃高接换优示范基地之一。西农大派来10名技术人员驻村,选取香玲等5个优良品种,采用农膜保湿报纸遮阴法实施良种嫁接,成活率达到98%以上。嫁接完成后,村里按照西农大制订的方案,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并开设培训班系统培训管护技术,成立了25人的专业队伍,专门负责日常管护。县林业局在春、秋两季安排技术专家带队开展一次修剪、两次涂白、扩盘、施肥、四次防虫,并免费提供农药、专用肥和修剪工具等,各项措施有效提高了基地综合管理水平,核桃园在2010年即进入初果期,亩产达200公斤,产值280万元。2011年亩产涨到300公斤,产值420万元,人均增收3932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68%。如今的权家垣村,栽核桃树、嫁接良种蔚然成风,每到春季,村里培养起来的20多名嫁接能手成了抢手的“香饽饽”,该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村。
在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山阳全县去年完成核桃建园6.12万亩,实施核桃、板栗良种嫁接改造5.5万亩,实现产值1.45亿元,户均1570元。今年,该县继续坚持良种栽植、良穗嫁接、良田建园、良法管理、良企引领、良策扶持等“六良”并举,以城管、法官等15个镇为重点,至少要完成核桃新建园6万亩、实施嫁接改造2万亩、综合科管10万亩,推进全县核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农增收的“第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