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翁大明)近年来,位于豫鄂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拥有24万人口的陕西省商南县,在成功地摘取了上一轮“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和新一轮“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桂冠的基础上,着力强化组织保障能力、社会治安能力、矛盾化解能力、维护稳定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不断推进平安建设提质量上水平。
强化组织保障能力,形成平安建设合力。该县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上,注重在深化思想认识上下功夫,继续把平安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摆在突出的工作位置,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注重在健全组织机构上下功夫,根据换届后的人事变化,及时调整充实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使县、镇、村三级平安建设工作机构不散、人员不减、力量加强;注重在凝聚创建合力上下功夫,通过各级各部门的有效组织和实施,把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平安建设的力量进一步焕发出来、调动起来、参与进来,使县、镇、村向更高层次的“平安县”、“平安镇”、“平安村”靠近,使系统、部门、厂矿企业向更高层次的“平安单位”靠近,使千家万户向更到层次的“平安家庭”靠近。
强化社会治安能力,筑牢治安防控体系。该县按照交巡警合一的警务模式,在城区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街面巡逻防控网络体系,在农村推行了警铃入户,在重要部位、路段安装了视频监控,人防、技防和物防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针对多县毗邻的比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流动人口方便流动、案件易发的现实情况,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四打击三整治三防范”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强力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严密防范重点要害部位,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把城区各小区、各单位、各街道、各楼栋的治安责任认真落实到位;与周边邻县、邻镇建立良好的治安互动关系,灵通信息,携手办案,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进一步提高视频监控覆盖率和警铃入户率,配齐配强村级警务室驻警和辅警力量,进一步发挥治安巡逻队和治安中心户长的作用,牢牢把好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
强化矛盾化解能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该县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契机,认真抓好更名后的县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镇级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村级综治维稳工作站建设,进一步落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和调处矛盾、确保平安的方法措施,使平安建设有一个源头治理、消除隐患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不断加强对各行政村(社区)“两会一户”人员的培训,增强“调委会”、“治保会”工作人员和“治安中心户长”的素质和能力,促使其向专业调解、规范调解、科学调解的方向迈进,提高调处成功率;充分发挥县信访大厅“一条龙办公”、“一揽子解决”的窗口作用,运用好“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力求以信访问题的及时解决、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案件办理的公平公正促使平安建设见成效。
强化维护稳定能力,健全风险评估机制。该县要求各级领导特别是“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有超强的控制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要在做出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决定时,认真组织实施专业性、规范性、科学性的风险评估,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努力以“零风险”实现平安的预期。
强化宣传教育能力,打造平安建设文化。该县注重将法治文化、法院文化和检察文化建设融入平安文化建设,着力加强平安宣传,提高“两率一度”, 努力把法律知识、平安知识人人见面地交给群众,让群众知道怎样做才能够不违犯法律、怎样做才能够保证平安;把平安创建的标准、要求尤其是“两率”抽查的内容教给群众,使他们能够做出真实的、准确的回答,对“不满意”、“不知道”的问题事先解决,直到群众对公众安全“满意”、对平安建设“知道”;采取传统宣传模式和网络宣传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平安文化,在广播、电影、文艺、报刊、标语、资料进村入户开展平安宣传的同时,不断丰富互联网平安宣传教育内容,使互联网成为平安宣传教育的又一个前沿阵地,平安建设舆论氛围日渐浓厚,平安建设质量层次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