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黄家兴 王立录)在炎热夏季,走进柞水县瓦房口镇大河村王贤英的养猪场,圈舍凉爽舒适,闻不到臭味,猪仔体健肉满,窗外时时传来唔—唔—的“催眠曲”。场主连忙告诉大家:去年8月,县上帮咱建了一座80立方米的小型沼气池,200多头猪粪尿入池产气。夏初,又在圈外安装一台沼气发电机,每个圈舍安装4台降温扇,夏天用沼气发电降温,圈温自动控制在25度左右。圈舍顶部安装两排沼气取暖灯,冬天开灯取暖,圈温可控制在18度左右,猪在这样舒适的“安乐窝”里每天至少长出一斤肉。平时,沼气除了满足场内生产生活用能之外,还供周围28户村民做饭照明。沼肥除了自家20多亩菜、粮、果施用之外,还供周围18户村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350亩,据初步估算,除养猪收入之外,沼气池每年可为猪场增收节支3.8万元。目前,这个村像王贤英一样的沼气养猪大户已有12户。
前些年,该村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养猪产业,130户村民自愿加入养猪合作社,其中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6户,年存栏5200头、出栏5100头。随之而来的猪粪尿又给村民带来了许多隐患。去年以来,县农业局以创建万头养猪示范村为目标,从解决环境污染、提高种养技术水平入手,动员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新建小型沼气池,指导农民综合利用沼气、沼肥,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增收领域,形成了以沼气为枢纽的种养有机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截止6月底,全村生猪存栏达到6100头,菜、粮、药、果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6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8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