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侯卫峰 陈斌)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六抓六创”活动部署以来,柞水县卫生系统立足工作实际,结合“三问三解”和卫生院“安心工程”活动,扎实安排,周密部署,不断出台、实施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六抓六创”活动顺利开展,成效初步显现。
一、抓环境治理 创卫生单位
开展治“三乱”活动。通过画停车位、健全车辆停放制度等措施,彻底整治车辆“乱停乱放”;设立固定宣传栏,纠正“乱贴乱画”;彻底清理院内外垃圾、杂物和科室内与工作无关的物品,杜绝“乱堆乱放”。二是除“三脏”。新建改建厕所,落实专人保洁,清除“厕所脏”;推行卫生责任区制度,落实专(兼)职保洁人员,清除“环境脏”;定期清洗、更换门帘和床单等易耗品,清除“物品脏”。三是创“三化”。消除院内所有道路和场地上的污泥、扬尘,做到“场地硬化”;在院落空地栽树种草,在房间路道摆放盆景花草,做到“院落绿化”;建花坛,修水池,养花卉,置盆景,统一制作标识,做到“环境美化”。
二、抓作风整顿 创满意单位
整顿作风纪律。通过民主生活会、专题讲座、交流谈心、撰写心得体会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深入学习卫生政策、法规,认真查找纪律、作风和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项剖析根源并进行整改,促使行业风气的好转和卫生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强化医德医风。开展医德医风、行业作风教育,聘请行风监督员,健全完善医德档案,将职业道德、行业作风、服务态度考核细化、量化,与晋级晋升、评优树模挂钩,力促服务态度的转变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开展优质服务。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文明执法服务、微笑服务、温馨服务,简化工作流程,添置便民设施,积极推进全行业便民服务;强力推进院务公开,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工作透明度;大力宣传和弘扬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的“四心”精神,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态度的改善。
三、抓业务提高 创优质单位
抓诊疗工作,创优质医疗单位。县级医疗机构以“医院质量管理年”、创“优质医院”等活动为载体,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镇卫生院扎实开展全科医师培训,加强内、外、妇、儿等重点科室建设,不断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村级卫生室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各类适宜技术推广,指导村卫生室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抓妇幼卫生,创优质妇幼机构。积极创建“规范化妇幼保健院”,扎实开展妇幼项目“以赛代训”知识竞赛活动,加强产科、儿科、妇保科等重点科室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妇幼卫生监管,指导镇卫生院以实施“两个保健”为重点,提高儿科、产科服务能力。抓预防控制,创优质疾控单位。强化“三基”训练,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县疾控中心疾病防控能力。镇卫生院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严防传染病暴发流行,实现破难点、出亮点、争先进、创品牌目标。四是抓队伍建设,创优质监督单位。完善监督规章制度,改进监督执法流程,健全执法文书资料,强化卫生监督员培训,开展卫生监督技能竞赛,强化县、镇、村三级卫生监督执法分级检查指导,实现队伍健全、流程合理、监管严格、资料完备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目标。
四、抓安全管理 创平安单位
强化治安管理。加强单位内部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了治安保卫组织,落实了防范措施,开展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查找并彻底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医疗安全。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以规范管理流程、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为重点,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完善重大突发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严格医用设备应用、医务人员资格、新技术项目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执业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切实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妥善处理医患纠纷。严格执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十条意见》和《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及时受理患者投诉,充分发挥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有效调处医患矛盾纠纷。建立远程会诊体系。认真实施远程会诊项目,做好镇卫生院远程会诊设备的安装和软件管理系统的接入调试,开展远程诊断、会诊,进一步提高镇卫生院诊疗水平,降低医疗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