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讯 (巩占珂)“挑选黄豆种,一定不能选颗粒干瘪,大小不均匀的,因为它的发芽率不足70%。”“中午高温时,不能进行灌水工作,否则易引发日灼病和气灼病……” 近日,在柞水县的田间地头儿,“土专家”手把手现场教乡亲们种植庄稼要点。
柞水县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搭建平台,加快人才培养,使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香”了起来。通过出资金、给项目、重奖励等措施,该县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加大技术创新,参与课题研究,努力破解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产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该县千名“土专家”和技术人员结合已经成功摸索出的板栗高接换优、食用菌种植、野蔷薇、大百合人工繁育优化等项目,特别是红岩寺脱毒马铃薯种芋繁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该县鼓励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人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与普通群众结成2000多帮扶对子,通过信息共享、项目帮扶、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帮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做到“结一对、带一对、辐射一片”。曹坪镇的刘伟山,通过自己学习和实践,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教授”,他的立体水产养殖模式实现年收入80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增收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