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不跨的中流砥柱
商洛日报讯(雷超锋 张希锋)6月19日,当高强出现在救灾现场时,被78岁的李凤余老人一眼认出。“你就是昨晚救了我的命的那个好人,我给你磕个头。”众人和高强连忙扶起老人。连日来,民警和消防官兵英勇救人的故事在油房村被传为佳话。
6月24日是灾后第七天,救灾现场又一次出现了曾荣获二等功、三等功,被评为拾金不昧好干警的板桥派出所民警高强的身影,他和两名协警正忙着协调救灾施工事宜。
关键时刻,干部要冲在最前面。国土、水务部门的技术人员在紧张忙碌着,民政、扶贫、气象、住建、交通、安监、林业以及板桥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在相应的工作岗位,确保抢险救灾做到环环紧扣、步步跟进、层层深入。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些忙碌在油房村的工作人员——
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在民政救灾安置物资配发点,翻开《民政工作日志》《物资接收登记册》和《物资发放登记册》,当日值班人员、参加人员、工作内容、核查灾情、发放物资、安置灾民等工作事项登记得清清楚楚:共发放10公斤面粉115袋,25公斤面粉20袋,棉被50床,尼龙彩条布150米,方便面20箱,矿泉水10件。储备棉被150床,彩条布250米以及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向受灾户每人发放230元。在临近村党员活动室的空地上看到,能够安置200人的临时简易房已经全部搭建好,群众随时可以入住。
第一时间清理大量泥渣,排除河道堵塞,保障行洪安全。水务部门从19日早开始,便积极组织清理河道淤泥,抢修河道,利用应急送水车全天候保障群众用水。编制防汛预案,建立村级自动雨量监测站,组织大型运载车15辆,挖掘机3辆,装载机3台,下发1万个编织袋,300公斤铁丝,为4个村民小组配发锣、手持喇叭、警报器等防汛避险应急器材。局机关每天派出10多名干部坚守现场,确保正常抢险秩序。目前,油房村河道已全部清理畅通,水流正常,汛期正常行水得到有效保证。
修建挡水墙,开挖渗水槽,排查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国土部门向村民发放应急避险撤离明白卡,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应急治理,修建了四层挡水墙和渗水槽,并联合有关部门对新选定的搬迁安置点进行实地踏勘,先后出台应急治理方案、搬迁安置点专家风险评估及设计方案。
通村路、通组路已全部清修畅通,灾后处置工作正有序进行。灾害发生后,板桥镇抽调40多名干部,坚守在村,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6月18日晚,转移安置群众34户93人。直到第二天早上6时20分,在大家都还没有合眼的情况下,又投入到河道清理、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灾情核查统计等工作中。现在,通村路、通组路已全部清修畅通,供电供水基本正常,受灾群众情绪稳定,各项灾后处置工作正有序进行。
为所有抢险救灾进出车辆创造通行条件。交运局组织对所有村间主干道及通组路进行路面泥石清理,拆除超限墩及路面麦秆杂草堆积物,6名道班工人和6名路政干部全天上路值班,确保8公里的双葡路畅通无阻。
为抢险救灾提供及时气象预警。气象部门在油房村安装现场雨量器,对现场雨量进行实时监测,每天两次向抢险救灾指挥部及油房村信息员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雨情,传真泥石流灾害应急服务专报。
就在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同时,洛南县永丰供电所副所长杨民娃、职工李新红背着脚扣,提着安全带和绳索,专门从20多公里外赶来,服务救灾工作。“我们早上来,晚上回去,只要是抢险需要,随叫随到。”说话间,李新红正在对泥石清理施工区域的线路进行升高作业。采访中了解到,6月19日下午五时许,永丰供电所便抢通恢复了油房村0.4千伏的供电,从6月20日开始,他们一直坚持在现场配合清理施工线路障碍。
看上去满脸疲惫、消瘦了许多的村支书李福堂,这些天一直忙前忙后,和区镇干部一起摸底排查、清理水井、发放救灾物资,3次路过自己家门都没顾得上进屋喝口水、歇口气。回想起泥石流发生当晚的一幕幕,53岁的李福堂眼睛湿润了。“当时,一组群众给我打电话说大水把房淹了,我边给镇上和派出所打电话报告,边往一组这边跑。几十年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水都齐腰深了,也就顾不上害怕了,只想着赶紧把人救出来。”当晚,李福堂跟其他几名村组干部一块,和公安、消防战士共救出被困群众30多人,疏散群众100多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6月24日,一位好心人送去1箱奶粉、2箱饼干、10条毛毯、3箱方便面,以及100个馒头。二组组长李向阳说,早上7点多,他接到一个电话,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好人在商州至蒲峪的客运班线车上捎了东西,让车到了接一下,给受灾群众发下去。9点多,领到饼干和奶粉的群众田亚丽激动地说:“感谢这些社会上的好心人。”
6月26日上午,板桥镇党委组织紧连油房村的上湾、岳村、李岭三个村党支部在家的53名党员,来到油房村帮助受灾村民清理淤泥,开展互帮互助。同时,邻近的黑龙口镇中坪村组成20人的党员救灾小分队,在村支书张强的带领下,扛着铁锨和头前往油房村协助救灾,为受灾群众送去10袋大米和10桶食用油,拉近两村间的距离,在患难之中见真情。张强说,“七一”即将到来,党员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是救灾热情的理性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把村党支部建成泥流冲不跨的中流砥柱!
抢险救灾是意志的大磨炼,是作风的大洗礼,是党群、干群凝心聚力的大提升!灾难面前,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再一次向人们昭示,不屈不挠,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精神和力量,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