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冯高宽 周文治)丹凤县积极探索对县本级财政投资行为的监督关口前移工作,扎实进行追踪问责问效,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民生的“刀刃”上。政府部门规划的建设项目,是否实施和投资多少不再是简单的由领导说了算,而是预算必须先过专家技术评审关。两年来,县纪委已组织对40个项目进行了评审,涉及资金5.2亿元,挤掉预算“水分”5930多万元。
财政投资评审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依据,也是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的制衡手段。针对一些基层干部热衷于跑项目和项目建设单位虚列支出抬高标价,打着民生旗号对项目资金进行剥皮的倾向,丹凤县纪委突出治理工程建设这一腐败多发领域,将其列入廉政风险防控重点,积极介入对项目实施事前监管,做到项目建设招标必须先过评审关,以达到保护干部和项目安全的双赢目标。县上成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评审机构,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技术评审,一个项目实施与否和投资多少,全部由评审结果说了算,避免了过去领导拍胸脯随意表态的弊端。据县财政局局长杨家英介绍,目前评审范围主要放在县本级财政这一块,突出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项目,包括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含国债)安排的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等安排的建设项目、政府性融资安排的建设项目以及中省要求专项核查和追踪问效的其他项目或专项资金。
为了推进评审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县上出台了专门的评审办法,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评审内容不仅包括项目预算和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还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项目招标程序及招标方式进行评审。工程建设坚持全过程、全天候监管的原则,突出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安全,对各项支付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审核,最大限度地堵塞资金流失漏洞。评审中一旦发现问题,依照相关程序作出处理决定,责成相关部门予以落实。对拒不配合或阻挠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项目建设单位,资金管理部门采取强行“断奶”的办法暂缓下达项目财政性资金预算或暂停拨付财政性资金。对评审机构有关工作人员泄密及项目建设中的违规违纪行为,由纪检部门及时介入启动问责问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