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徐世旺 刘安鹏)近期,山阳县石头梁村移民搬迁安置点党小组联合村党支部,对搬迁入住的50户80名劳力进行了建筑务工知识技能培训,通过本村建筑企业解决了120名移民的就业问题。这是山阳县在全县67个移民搬迁点建立党组织,开展帮扶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一个实例。
山阳县移民搬迁工程涉及23个镇67个移民安置点5316户20471人。该县针对移民搬迁安置点群众的生产生活、公益事业发展、安置点日常管理、困难群众帮扶等现实问题,积极探索“以党建促移民”新路子,在移民安置点建立移民党支部(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移民群众找到“主心骨”。安置户数在200户以上且正式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建立党支部,同时所在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安置户数在200户以下且正式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建立党小组,由所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每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由所在镇党委选派一名党建指导员,并采取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兼任,或者党员群众推荐等形式选好配强移民搬迁安置点党组织负责人。按照“一体化建设、整合式利用”的要求,在所在村党员活动室加挂移民搬迁安置点党组织牌子,476名移民党员全部有了新“家”。高坝店镇街道村移民小区党支部带领一期337户搬迁户,利用移民搬迁户门面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和个体工商业,初步形成了商贸一条街。十里安置点鹘岭幸福小区党支部积极与当地砖厂、养殖小区、建筑工地老板联系,安排搬迁户就地就业增加收入。
山阳县还在移民党小组中广泛开展“一学双争”“争做新型农民”“争做创业致富标兵”“党员认领责任区”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活动,规定党员干部一人联系10户移民,一般党员联系5户移民,力促搬迁户尽快致富。高坝店镇街道移民集中安置点搬迁户熊兴茂、蔺建臣,就是在移民小区党组织开展的党员进农家门、知农家情、排农家忧、解农家难活动中,帮助熊兴茂买了辆车跑起了运输,蔺建臣开门店做起了摩托车修理的生意,很快走上了致富道路。法官镇僧道关移民安置点党组织组织搬迁户外出培训学习,聘请专业人员深入小区开展农家乐、手工艺品、服务业培训,将两层小洋楼设计为一楼经商、二楼居住,搬迁户办起了根雕、奇石雕刻、手工艺品商店,为游客提供日用品与土特产,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每年可收入10多万元,成为天竺山脚下集居住、餐饮、农家乐为一体的旅游服务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