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记者 王涛)“一定把基地建得更好,帮助安置更多的人,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柞水营盘镇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负责人陈贵斌表示。该基地成立三年来,先后安置帮教30多名刑释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
2010年,营盘镇原社区矫正人员陈贵斌自筹资金12万元,加上政府扶持小额信贷资金5万元,依托药王水泥建材厂成立了柞水县营盘镇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基地由培训教育基地和过渡就业实习基地两部分组成。在驻地村委会办公楼设置了培训教室和办公室,由营盘镇安帮办、司法所开展具体工作,培训基地由司法所协调组织和管理,实行“县司法局业务指导、镇安帮办管理、村组协助、司法所组织协调、基地开展活动、业主自主经营、被帮教对象按时参加培训学习、自愿选择就业”的服务管理模式。镇党委政府干部、司法员、警官、法官、农技员担任培训教员,采取讲座、谈话、技术辅导和现场示范、视频教学(远程教育平台)、现身说法、读书演讲等方式,以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社会公德、为人处事方法等为主要内容,注重心理矫正、回归适应能力和生存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和锻练。
基地自成立以来,累计过渡性接纳、安置“两类”人员16人次(其中2人签订了长期劳务合同,14人为过渡性临时就业安置帮教)。经基地安置帮教的“两类”人员,人均月劳务收入由2010年的1500元增长到2013年的3800元。通过基地帮教培训后的“两类”人员,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劳动技能大幅度提高,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得到了锻练。走出基地的13人中,孙某等4人考取了机动车或农用车驾驶证并找到了工作,舒某等4人依靠学到的猪苓种植技术或特种养殖技术,发展种养殖业摆脱贫困致富,方某等2人办起了农家乐,涂某等3人分别被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盘谷山庄、秦楚古道等旅游开发企业招聘就业,2人参与项目建设施工队转移性就业。所有人员的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家庭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三年来,全镇共有21名刑释解教人员和10名社区矫正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