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日报讯(陈波)走进山阳县南宽坪镇河口村,抬头望去,满山种植的黄姜黄油油的格外吸引眼球。这里山多沟深,耕地少而且土质也差,经常还有野猪野羊野鹿出没毁坏庄稼,因此生活在这儿的村民很少种庄稼,种植黄姜一直是该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黄姜。
近几年随着河口村民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优势,经过不断实验摸索,种植猪苓正悄然成为该村的新兴致富门路。猪苓一般适宜生长在500至2000米的海拔高度,并且对气候和湿度有特别的要求,“河口村的海拔高度在930米左右,山泉水丰富,正是猪苓生长的理想环境,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即使在整个商洛山区也是不多见的。”河口村支书高厚文说。
由于种植猪苓既节约用地,操作简单,管理模式也简单,所以河口村有一半的村民都种有四五分地的猪苓。别看种的少,但收入可不少。猪苓投资成本大,种子每斤在75元左右,一亩地能种600多窝子,经过三年的生长周期,种子能由原来的3斤长到15斤左右,平均下来每年能给农民带来三四万元的纯收入。河口村村支书高厚文是带领村民发展猪苓产业的领头人,也是猪苓的种植大户,“以前不敢大搞,不知道市场销路咋样,成本也大,后来看到市场前景好,就带领全村人一起搞。”今年,高厚文凭着多年的种植经验,瞄准市场,投资了60多万元打算种植三亩猪苓,他向记者介绍他的种植经验,将猪苓种子埋在地里一尺左右,用提前准备好的菌棒将其均匀地隔开,然后给种子洒上密环菌营养液,最后用自己培植的土及富含营养的腐土覆在上面。在管护期间,每个月需要浇几次水使其保持一个适宜的湿度,也不用追肥,这样种子在地里埋三年也不会腐烂。在每年的10月和冬月挖的时候顺便将种子一同埋下。“销路不用愁,到时候专门有人上门来收。”为了使村民的种植技术更加科学有效,今年9月份高厚文带领一部分村民到汉中洋县考察学习一个礼拜,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通过发展猪苓产业,不仅解决了村里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越来越成为河口村民的主要致富门路,因此这里的村民很少出门打工,光靠种植猪苓和黄姜每年就能给他们带来四五万元的收入。“地方要致富就要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今后还要继续带领村民一起扩大规模,走合作社道路,真正让地底下的猪苓变为土黄金”高厚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