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杨军)近日,镇安老年学会一行深入基层,前往川道宽畅的东乡和群山环抱的西乡进行调研。在走村入户的访谈中,对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如今,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满阳光。
从东乡的铁厂、米粮,到西乡的“柴达木”,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农村的变化大。粮食直补、合作医疗、家电下乡、一事一议、移民搬迁、集镇、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的综合改革等直接惠民的各项政策,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大发展,公路通畅了、环境变美了,居住条件改善了,给农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实惠,也给农村老人的生活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老年组织蓬勃发展
截至2012年底,镇安县60岁以上人口4.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5%,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因此,构建基层老年组织网络,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镇安县各镇党委、政府都把加强基层老年学分会、老年协会建设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管理有关精神的重要举措来抓紧抓好。东川镇捷足先登,于2011年12月就率先成立了老年学分会、老年协会、老科协分会。2013年初镇下发文件要求今年村级老年协会全覆盖,今年8月,木王、杨泗、米粮、铁厂、高峰、柴坪、月河这七个镇党委、镇政府也组建了老年学分会和老年协会。他们千方百计安排办公及活动场地,尽力完善老年活动设施,规范工作制度,保障活动经费。使老年学学会在全县的覆盖率达到42%,各种老年组织的活动已活跃起来。村级老年协会组织已达60%以上,涌现出像云盖寺镇的三条沟村、云镇村、东川镇的西川村、太白庙村、回龙镇的和坪村、青铜镇的东坪村和永乐镇的庙坡村,北城社区和新城社区等一批组织健全、阵地巩固、活动经常,发挥作用的样板示范村的老年协会。
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接受和满足老年人的各种合法诉求,使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的不良现象大为减少,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使老年人活得幸福、有尊严。
东川镇分会会长、退休干部兰玉坤情系老龄事业,热衷老龄工作。两年来,东川镇分会协助五个村成立了老年协会,帮助老年人维权14起。以前,太白庙村的个别青年人替父母把高龄补贴领到手后,把钱不给老人,而拿去赌博,老人含悲忍泪,默然忍受。村老年协会就根据这一问题,由村老年协会艺术团自编自演了小品《醒悟》。这些侵犯父母权益的年轻人看后深受教育,把钱主动交给老人支配,并表示今后不再重犯。
云盖寺镇三条沟村有一年轻媳妇,对婆婆忤逆不孝、克扣吃穿,村老年协会艺术团自编自演了小品《报应》,由于剧情真实、生动,演出时,很多观众感动得热泪长流,一个小戏感动了一村人,不仅使这个忤逆不孝的儿媳妇受到极大震憾,从此以后对婆婆尽孝心,而且使全村孝亲敬老蔚然成风。
农村老人乐享晚年
如今,农村老人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代之而起的是老人精神生活空虚。一些镇老年学分会和村老年协会的成立,无疑给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使老人有了自己老有所乐的家。镇安不少镇、村的老年组织都有老年人固定的活动场所,每天早晚,喜欢象棋、打扑克的老人汇聚在老年协会的活动室,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爱好,而喜欢文艺、健身的老人则在广场上唱歌、跳舞、打太极拳、做保健操。东川、木王、米粮、铁厂、月河等镇的老人已把文艺活动当作自己晚年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一阵阵歌声、一串串笑语,大家都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