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2013年跨越发展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商洛日报讯(张 珊 黄家瑞)投资1900万的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已建成完工、粮贸综合市场投入运营、林业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主体建设200套、小太路建成通车、城关小学迁建工程正在顺利推进……
2013年,柞水百姓对一桩桩、一件件民生热点话题“如数家珍”。就业、上学、看病、行路、安居、保障……件件直指老百姓最忧、最盼、最急的难题,如绵绵细雨润物无声,老百姓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加开心、更加幸福,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这些夙愿已经变成一幕幕真切可感的生活场景。
百姓期盼是决策的风向标
“如何让娃们有书读,能读好书,能成才?”“怎样才能让群众买得起药、看得起病,就诊更方便?”在柞水,这些百姓的“民声”和希望,成为决策的风向标。“站在百姓的角度为百姓办事绝对不会错!”这是柞水县委、政府的共识。
面对广大群众对子女教育的普遍重视,柞水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制定了教育均衡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一手抓“硬件”设施改善、一手抓“软件”质量提升,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学校实现楼房化和园林化,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大力推广“高效课堂”,着力优化校点布局,教育发展由“有学上”向“上好学”、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9%,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率达到100%。城关小学等8所学校被认定为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全县“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基本形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中考成绩跃居全市第一,高考创历史最好水平……这一连串荣誉和成绩都凝聚着柞水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雄心和魄力。
医疗也是呼声很高的民生问题。“在村卫生室看病方便又便宜,小病小痛我都到这里来”,日前,正在下梁镇沙坪社区卫生室打点滴的社区居民张德元告诉笔者。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3年,柞水集中开展了24次药品“三统一”规范运行督查培训,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度。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品“三统一”配送覆盖率和费用及时结算率均达100%,药品价格下降18%,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每人365元,报销标准提高10%。全县新农合参保129332人,参合率达100%,为28.41万人次报销医药费4550万元,大病统筹报销16800人次4090万元,人均大病报销2430元,县镇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到79%,全县农民切实从关爱民生政策举措中感受惠民大餐的甜润。
巧做改善民生加减法
柞水的民生“加减法”,就是在安居和乐业上下功夫,一只手抓好就业促增收,做好“加法”,另一只手抓保障住房促安居,通过政府的大力投入,减少群众的资金投入,做好“减法”,在“一加一减”间,使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柞水以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强化县人力资源市场和13个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强创业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引领,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和动态管理,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39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25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2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9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34万人次,创收4.6亿元。据测算,柞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00元,增长1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430元,增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