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幸福温暖保障网
“没想到我70多岁了,还能领到国家发放的养老金”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老了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真是没想到”……在新建成的曹坪镇区域敬老院里,“五保”老人围坐在温暖的火炉边,感慨着幸福的老年生活。
为解决农村老人特别是农村留守、独居老人养老问题,柞水县按照“多利用、少建设,多集中、少分散,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优先选择经济条件较好、老年人口特别是留守老人较多、照料需求大、居住相对集中、有场所设施基础的建制村(社区)进行规划建设敬老院。现已建成1个中心敬老院、4个区域敬老院、4个镇级敬老院和6个五保集中供养点以及金秋老年公寓,集中供养630人,全县集中供养率达到62%。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人员每人每年5200元、分散供养人员每人每年4700元。同时,全面落实尊老惠老政策,每年为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每月为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不低于50元保健补贴。
柞水高度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确保城乡低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低保户和五保对象生活有保障,坚决筑牢最后一道“保障网”。
柞水县不断强化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通过“一折通”的形式,确保低保资金准确、安全、及时发放。对70岁以上老年人、单亲家庭中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等12类,重特大疾病等8大类5000多名特殊低保对象进行救助,按每人每月20-50元的标准增发低保金,全县为2万多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城乡低保金4600多万元。累计发放灾民建房、城乡低保、生活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补助类资金1.49亿元。
实事落地幸福花开
“由于地处偏远,电压低、电费高一直就是困扰我们村发展的大问题,如今县上通过农网改造已经给我们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还要给我们搞水、路等基础建设,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谈起村里的变化,下梁镇高垣村村支书李世斌信心满满地说。
“百姓期盼的,就是政府关注的。政府要做的,正是百姓需要的。”在这样的执政理念下,2013年,柞水县把实施民生工程作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
2013年,全县大力实施96个建设类民生项目和十大民生工程。据统计,96个民生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61亿元,占计划的105%。其中,13镇标准化幼儿园建成投用,建成附设幼儿班32个,有效的解决了基层幼儿上学难的问题;建成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的新农合信息化服务网络,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发放安装17883户,新建移动、联通、电信通讯基站99个;发放住房租金补贴1118户150万元,累计完成902套廉租住房的分配,实现了群众住有所居;投资1011万元,建设人饮工程14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1万人。完成扶贫开发投入4.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7大类63个,项目覆盖农户3万余户,受益人口10万余人。
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一个个便民项目建成,让岭南大山中的柞水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