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权 涛)4月1日,山阳县漫川关镇水码头村春意盎然,绿染枝条。
水码头村是山阳县委书记李吉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这天,李吉斌再次到村里“走亲戚”,和所包的几家农户聊聊家常,鼓鼓劲、帮帮忙,让他们的日子尽快好过起来。同时,李吉斌还想听听群众对“为民服务直通车”的看法和想法。
村民张才炎家新建蔬菜大棚,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手头活钱太少。李吉斌说:“你这人勤快,选准项目坚持干下来,一定能发财。镇村两级会做好技术培训和贷款发放的。你还有啥困难就给我说。”
村民刘金有的小儿子学过厨艺,李吉斌就鼓励他在街道办个餐馆:“有手艺就好。争取些低息贷款,把餐馆办起来,赚了钱再建新房,日子就好过了。别让有腰椎病的老人干重体力活。”
山阳县去年着手实施“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构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是重要环节。详细了解村上“365群众工作室”运转情况后,李吉斌召集部分村民座谈。看到熟悉的县委书记来了,大伙毫无顾忌,七嘴八舌就说开了:
“村里好不容易建起的水泥路,现在都没人管了。”
“浇地的沟渠要定期维护,牵扯好几个村,没个牵头的弄不成。”
“改造危房时说过有补助的,但现在也拿不到……”
“群众反映的都是具体的事,实际上还是作风问题。”李吉斌仔细记下村民反映的事项,毫不留情地批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不是官僚主义,又是什么?”李吉斌向村民承诺:“一定要解决,还要完善制度,建立履职尽责的长效机制。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不到位是因为上级政策做了调整,全县已安排开展调查统计,党和政府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的。”就村民提出的农产品销售、农资补贴、技术扶贫等问题,李吉斌一一作了答复。
李吉斌向与会群众详细解说了“为民服务直通车”中“六大直通”的具体操作标准和流程后说:“我把大家的意见建议都记下来了,回去好好研究一下,肯定给大家满意的答复。希望大家多想办法,多出主意,真正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告别水码头村,李吉斌请与会群众代他向村民们问好,祝愿大家勤劳致富。春风拂过,田野里丛丛新绿不住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