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跨越发展看山阳”系列报道之二
商洛日报讯(田 波)初春时节,山阳县银花镇叶家湾移民新村,一座座徽派风格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一排排太阳能路灯伫立在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边,庭院里迎春花争相开放。在该村的社区服务中心,坐班的村干部正回复群众咨询,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广场用健身器材锻炼,其乐融融。“去年我们村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也住上了楼房,院子里栽上了绿化苗木,看小毛病、孩子上学出门走几步就能解决,住在我们这里,心里敞亮着呢!”村主任叶秋娃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山阳县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乡镇主抓、群众主体,部门帮扶、整合项目,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工作思路,围绕“产业基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民居环境改造、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五大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产业支撑型新农村、城镇带动型新农村、田园观光型新农村、旅游开发型新农村建设典型。今年,全县还将投入4亿元建设新农村示范村51个。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条件
该县通过认真调查摸底,详细研究,制定了《山阳县2014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了《山阳县2014年度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资金及物资筹集方案》,筹集水泥5.1万吨,平均每村1000吨;筹措资金2550万元,平均每村5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居环境整治。按照“五好”(规划好、基础好、产业好、环境好、班子好)的标准和连片带动的思路,坚持把经济发展基础好、资源开发潜力大、群众积极觉悟高、班子带动能力强的村作为示范村。采取村镇申报、县扶贫局初选,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最终确定新农村示范村。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包抓新农村示范村责任制,落实23名县级领导和14个县直部门包抓50个新农村示范村,夯实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责任。按照新农村示范村要实现村组院落水泥道路相连、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的建设目标,着重开展便民桥建设、安全饮水项目及河堤修复工程、通组道路建设、清洁水源保护和垃圾池建设、农网改造、电视入户普及、通讯网络建设。各示范村实现“五化”(入户道路和农户场面硬化、房屋白墙化、灶房节能整洁化、厕所卫生化、庭院绿化美化)及“五改三建”(改房、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建卫生厕所、建沼气池、建垃圾池)工程到位。
社会事业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县注重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或改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8个,建房615间1.66万平方米,每村按“八室一站一所一校一超市”标准,统一配置警务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图书室、民生保障工作站等惠民服务窗口,群众可一站式办理证明、低保、医药、计生、购物、文体等多种事项,做到直通车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新建文体活动场所47处3.74万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52套,新建农家超市53家。对于社会关注的养老问题,县上立足社区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家庭的经济能力和保障条件,探索出社区互助幸福院、居家养老、养老院集中供养三种服务模式,供群众自愿选择。先后改造学校用房22间695平方米,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向学前教育延伸,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快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乡镇卫生院实行“先住院、后结算”模式,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和扩大大病救助范围。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加强村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实现无违法案件、无安全事故、无超生现象、无群体性或越级上访目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完善的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