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跨越发展看山阳系列报道之三
商洛日报 (李顺达)城乡面貌越来越靓了,孩子上学免费了,看病买药价钱更低了,最低生活保障又提高了,群众办事更容易了……如今,在山阳县老百姓的眼中,这样的好消息正接踵而来。细数起近几年来身边的点滴变化,山阳县板岩镇王家店村王有福的脸上写满幸福,“现在党的政策就是好,娃们上学免费了、群众办事方便了、水泥路都入村入组入户了,这样的好日子美的不得了。”
近年来,山阳县以建设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的民生实事为目标,努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群众身上,做好、做实每一件民生实事,着力为城乡居民打造出一个优质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山阳县坚持两个80%以上财政资金用于民生,从事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吃水、上学、就医、就业、住房等问题入手,倾情办实事,着力惠百姓,全力做大民生“蛋糕”,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已成为山阳县委、县政府工作的主旋律。
抓好民生工程保民安
大大的玻璃窗明亮通透,一排排景观树花枝招展,自来水、闭路电视、宽带进家入户……住在漂亮的保障房里,王英莲脸上堆满了笑容。
为了最大限度的做到利民安民惠民,今年该县投资23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其中投资18026万元,实施住房保障类项目13个,包括廉租房项目1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9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配套设施项目2个。18处2800户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工程全面启动,信隆小区保障性住房工程主体即将建成,宏祥小区保障性住房工程进展顺利。同时,实施农村饮水工程25处、解决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县城第二水厂、新增供水人口8万人。新建改建县镇公路120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100公里。县上加快老年公寓建设,完成杨地区域敬老院和35所农村幸福院、5个城市社区工作站、1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架设各类供电线路260公里,建设通讯基站110处。
扩大就业创业促民富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山阳县委、县政府始终牢牢抓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不放松,全力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尽量满足劳动力就业的需求。县上利用职教中心、农广校以及各乡镇的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开展不同类别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劳动者提供了一把开启就业之门的“金钥匙”。针对陕南移民搬迁户,县上注重配套产业设置,积极让搬迁户能就近在工厂、企业上班,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县上帮助群众自主创业,向从事商业、餐饮、种植、养殖等项目的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使想创业、会创业者创业“不差钱”。在破解就业难的过程中,该县还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他们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基层劳务输出网络,及时发布、传递用工信息,并组织博才人力公司、恒信派遣公司等职介机构深入比亚迪、富士康、康师傅等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开展企业洽谈会、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务工者提供一批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完成转移就业8.3万人,其中劳务输出6.7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解民忧
让老人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己成为评价一个地区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在十里铺镇,县中心敬老院里绿树红花争妍,环境清爽宜人,厨房、餐厅、图书室、娱乐室、医务室、健身室、洗浴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园林式的环境,真正成为了老年人安享晚年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