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贾鹏里 雷超锋 张希锋)
黄鱼沟是饮峪川流域一座不到千人的小山村。今年来,黄鱼沟声名鹊起,为人津津乐道、留连忘返,只因那一树树或黄、或青、或绿、或红的大樱桃。
端午节前夕,我们驱车沿着312国道西行,过了川口大桥,驶上北向的水泥路,朝着饮峪川迈进。不多远,拐向一条西向的水泥路,就到了黄鱼沟。千树万树的樱桃,犹如列成方阵的士兵,在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迎接人们的检阅。
山上,繁茂的橡树蓊蓊郁郁;田间,茂繁的樱桃成行成列。
“樱桃呢?这么大的树怎么没有樱桃呢?”看不到樱桃压枝的鲜红欲滴,我们不禁有些泄气。
“低处的都采摘了。你看树梢,最后的樱桃。”村党支部书记张宝林指向树顶,他大约50岁的年纪,精明干练而又不失盛情宽厚。
果然,在浓密的叶子中间,桃樱调皮地挂在树顶,仿佛正在向人们扮着鬼脸。
村委会主任田根堂告诉我们,5年前,区上在三岔河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确定黄鱼沟等几个村重点发展大樱桃产业。在区财政局等多个部门的扶持下,全村1494亩耕地已有1200多亩栽植了大樱桃,大约5.5万株,从去年起开始挂果。今年大多数樱桃树开花结果,尽管还没进入盛果期,每亩也能收入上千元,比过去种地膜洋芋差不了多少。预计三五年后,每亩樱桃将带来近4万元的收入。
黄鱼沟村人少地多,人均1.5亩耕地、8.5亩林地。现在耕地都成了樱桃园,林地成了核桃园、板栗园。当然,在发展大樱桃的过程中,一些群众是持怀疑态度的:“种个洋芋、玉米,不说卖钱,至少还能吃。樱桃好吃树难栽,就算栽活了,好几年不能结果,有了果子卖给谁呀?”区财政局工作人员一再地向群众算对比账,告诉大家樱桃不是难栽而是要管好。村组干部带头在自家地里栽上樱桃,希望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几年过去了,栽植樱桃较迟的二组群众看到其他四个组的樱桃带来了收入,瞅着自家的小树恨不得拔苗助长呢。
樱桃成林,游客慕名,黄鱼沟一下子热闹起来,村民的眼界大为开阔,增收门路也宽广起来,张宝林、田根堂、苏立勤3户群众率先办起了农家乐。在张宝林的院子,吃着农家饭菜,听崔伟宏唠嗑他的家庭农场。崔伟宏早年在外打工,2006年后因母亲偏瘫返乡创业。崔伟宏夫妇经营着5亩樱桃、50多亩核桃,还点种了1.2万袋代料香菇,养了80只羊和7头种牛。因为自家缺少劳力,每年付给乡亲的劳务费用就有8万多元。崔伟宏也成了远近有名的孝亲典范和创业能人。发展大樱桃后,更多的农民从田地里走了出去,马锁民、田金柱、张康柱、张建设等人带领近200名群众,在家乡周边从事建筑行业,收入非常可观。
81岁的赵隆旺、77岁的孙永华,在黄鱼沟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也是目前村上21个党员中年龄最大的。在他们口耳相传的故事中,黄鱼沟因唐末黄巢起义得名,据说黄巢起事前曾在此铸造兵器。一座山体酷似鱼形,也有人说是像龙,黄巢失败了,当然就是黄鱼沟,不会称作黄龙沟。铁炉沟、鸡冠寨、馒头山等有着动人传说的自然奇观却留了下来,倘若能够得到开发,将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当然,以前是不敢想这些事的,大樱桃带来了大变化,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有了更美好的梦想。
在黄鱼沟村开展“双包双促”扶贫攻坚工作的商州区会计核算中心主任赵永利表示,将帮助村上组建樱桃科管专业队,解决重栽轻管、单产较低问题;实施樱桃灌溉示范项目,建设5000米节水灌溉工程。同时,把家庭农场包装成示范项目,发挥生态示范效应,培育观光休闲农业。最终,放大樱桃的连锁带动效应,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并引导更多群众抓住机遇,在6年后同步够格地迈进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