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李治军 明晓东)夏初时节,走进商南县城,宽阔的北环大道静静依偎在北坡脚下;笔直的世纪大道一路向西、拓展延伸;南边,迎宾大道两侧高楼林立、工厂相连,散发出浓郁的现代气息;中部,改造一新的长新路连东接西、车水马龙;还有那穿城而过的县河,两岸婆娑的杨柳形成一道绿色的长廊一直绵延到远处,为县城平添了几许鲜活和灵动:一个俏丽多姿、魅力迷人的生态型园林县城让市民陶醉热爱,让游客驻足留恋。
近年来,为适应以金丝峡景区为龙头的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商南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将县城定位为全县“一心两翼”大旅游格局的核心,定位为秦岭最美县城,聚力把县城建设成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打造成“生态最优、环境最美、设施最全、人居最佳”的“国际花园城市”。
瞄准这一定位,商南县深入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按照“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市场筹措建设资金、项目带动城市建设、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思路,抢抓“城市建设年”、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县城等机遇,以“四条大道、四大片区”建设为重点,积极上项目,争资金,抓建设。“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约42亿元进行了高标准、高质量、高强度的建设,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
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先后完成了长新路改造、迎宾大道、世纪大道、北环大道“四条大道”建设,新建和改造了滨河东西路、育才路、邮政巷等33条主次干道,188条背街小巷,建成育才大桥、县河大桥、凤仪桥等5座大桥,对县城所有道路进行了“白改黑”,城区道路总长达27.65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实施功能配套工程,改造了县人民广场,新建了火车站广场、水晶广场、塘坝文化广场和占地44公顷的鹿城公园;实施了县河综合治理、县河橡胶坝等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成试运行,城区污水管网、城市天然气等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改造、新建公厕18座,整个城区公厕达27座,改造了城区电力、通讯、有线电视和供水管网。实施商贸载体工程,按照“建设城市、经营城市”新理念,重点实施了“四大片区”开发建设,先后建成了海天金丝峡酒店、德盛商厦、双强农贸市场等一大批商贸载体工程,开发建设了滨河世纪新城、朝阳小区、金苑小区、朝阳馨苑、广场一号商住楼、信合小区等10多个宜居住宅小区;秀水建材家居市场、粮食批发市场、雅都花园、顺意家园等60余栋高层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实施住房保障工程,2008年以来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9131套63.126万平方米,目前已入住2414套、主体封顶5501套、正在进行主体施工1216套,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家庭住房难题。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行了城周绿化、街路绿化、广场公园绿化和单位小区绿化,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相互补充、特色鲜明”的县城绿地体系,城区绿化面积达359.3公顷,绿化覆盖率41.8%,同时对临街旧楼房进行了外部装饰美化,对标志牌、广告栏、公交站牌进行了更新,对临街门店广告牌进行了规范整顿,新增和更换路灯、景观灯2000余盏,完成了滨河路、迎宾大道、南大街等33条道路,所有广场的亮化,城区亮灯率达98%。
随着这些工程的实施,商南县城的道路、住房、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承载功能显著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整个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推进完善的。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商南县按照“突出特色、注重休闲、服务旅游”思路,加快跟进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注重“细节”建设的到位和提升。他们对广场、县河和标志性建筑等重点工程进行了亮化提升,对临街建筑实施了“穿衣戴帽”工程,完成了城市地名设标和路牌更换,在文化广场、城市展览馆、火车站路口、任家沟景区、公厕、背街小巷均设置了醒目的导识牌,“能够让包括外地游客在内的人想到哪里就能快捷地找到哪里”。在城南、城北、城东分别建设了一座垃圾中转站,分区域将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城区垃圾已形成从收集点到中转站,再运往垃圾填埋场实施填埋的完善的收集清运处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