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闫争民 周文治 樊利仁)近期,丹凤县从112个县直单位和16个镇抽调1511名干部,下派到12个精准扶贫示范村,与贫困群众结对认亲,让困难群众吃上项目、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偏碗饭”,力争在三年内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丹凤县坚持量体裁衣、包抓到户原则,在对全县8890户32619名贫困人口进行分类识别的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民居环境、公益事业、基层组织”等五大建设,实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程,采取组建工作队驻村、干部入户包抓,促使农村发展环境改善和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县上按照“把难题留给领导”的思路,给每个镇确定一至两名县级领导干部牵头抓总、每个村由科级领导干部任工作队长,根据贫困程度采取让每名县级干部包5户、科级干部包3户、一般干部包1户的模式,落实县镇村三级联动,承担“捆绑式”责任,选定53个村开展工作,做到“人换户不换、任务变目标不变、不脱贫队伍不散”。县上组织了“集体认亲”仪式,让县级领导带领承担包村包户任务的干部,上门入户和群众接触,共同商讨确定增收项目,合力攻坚拔掉穷根。
在采取下派干部包抓的同时,丹凤县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引导的办法,区分不同地域,确定武关镇楼子村、峦庄镇马家坪村、土门镇东炉村、蔡川镇蔡川村等12个示范村,由县级领导干部和有项目渠道的职能部门包抓。按照每年由包抓部门自筹30万元、安排扶贫切块资金40万元、县财政筹措不少于30万元的比例,实施示范村“四改、四清、三化”工程,建设一批田园式村庄和生态式家园。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在年底完成任务的示范村奖励20万元,确保3年内每个示范村筹集资金不少于400万元。县上给每名包户干部制定了统一的工作手册,促使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干部的包扶计划和工作纪实、年度考评结果等情况一目了然。县委还专门研究了精准扶贫考核办法,每年在精准扶贫工作队伍中选拔5至10名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予以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