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记者 李 敏 见习记者 方 方)距商南县城约18公里的城关镇曹营村,地处秦岭南麓新开岭北部腹地,地表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这里依山傍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气候也依旧凉爽。据《商南县志》记载,商南自古以来就是野生大鲵的天然栖息地,非常适宜大鲵的生长与繁殖。7月的一天,听说曹营村里有个秦岭大鲵养殖繁育专业合作社,记者一行来到此地,一探究竟。
一进入合作社内,就看见专门负责给大鲵喂食的王师傅正在室内标准化大鲵养殖池旁边忙碌的把一大片肉切成肉沫往池子里扔。王师傅是商南本地人,从合作社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他告诉记者,大鲵喜欢在安静、阴凉潮湿、水源充足的地方生长,不喜欢噪杂、光亮的地方,小的大鲵鱼苗就吃摇蚊幼虫、水蚯蚓一类的食物,到了十几斤重,就吃些牛羊肉糜。王师傅边说边把一小片肉扔进池中,只几秒钟时间,就被一条约半米长的大鲵一口吃掉。
在基地的大院内,记者看到,一条人工堆砌的河道映入眼帘,在这条河道里,为防止大鲵互相打架感染病毒,每条大鲵都有自己专属的小窝,里面栽有水草,像大鲵生活的天然河道。
据了解,大鲵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人工养殖需要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2010年,大鲵基地经由省上专家组评审,正式获得省上水利厅颁发的特种养殖繁殖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
当初负责该项目的原商南县农工部谢宝华部长告诉记者,2010年,商南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政策,农工部对外招商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养殖大鲵,合作社于当年4月成立,主要从事大鲵繁殖、保护、开发和销售等业务。
“娃娃鱼对环境要求高,但养起来不费力,只要管理得好,在长流水的情况下两年不吃,也不会死,而到了冬天它几乎不动,处于冬眠状态,不进食。”老谢介绍说。
从2010年大鲵基地建立至今,一有时间,老谢就会跑到基地里,帮忙照看。去年正式退休后,他几乎每天都会跑到基地里,与王师傅一起,看管这些小家伙。他说,大鲵全身都是宝,是一种集保健、药用、美容为一体的珍贵物种,被专家誉为“水中人参”、“软黄金”。《本草纲目》记载,大鲵具有提高智力、美容养颜、补血行气、滋阴补肾、防癌、抗癌等功效,对补肾生血、治疗贫血、血经等有显著疗效。
“前些年,市场好的时候,一条幼鲵都会卖到700块钱一条,成年的都是按斤算,每斤两三千块钱左右,现在市场不太好,一斤才能卖几百块钱,现在我们主要是处于繁殖养殖阶段,只要管理的好,一条鱼可以下一千条小鱼,这样就可以减少投入成本,现在合作社内已经有大鲵5500余尾,等再过个两三年,就可以进行销售了。”
据了解,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机制,扶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大鲵养殖,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