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一个穷村变优美社区的历程

一个穷村变优美社区的历程

2014-07-29 10:26:12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肖 云 谢 非 侯卫锋)
  
  早就听说,柞水县下梁镇沙坪社区的老支书很了不得,几十年来,只要是他开会,村民肯定会一个不少的到场。究竟是什么样的支书,让村民如此待见?近日,我们见到了他,沙坪社区64岁的党总支书记蒋立柱,雪白的衬衣、硬朗的身板、率直的言语、不容置疑的眼神,他的周身似乎存在着一个强大的气场。
  拉水 修路 管“家事”
  1957年,7岁的蒋立柱离开了镇安老家,过继给柞水的三叔当养子。在养父母的要求下,小学还未毕业的蒋立柱辍学回家挣起工分。后来,他参加了民兵团,因机灵聪慧,很快当上了团支部书记。1975年,又被选为当时沙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此后,沙坪大队经历了改村、合并、成立社区的数次更迭,年轻的蒋立柱也带领村民拉电、拉水、修路、致富,共同走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蒋立柱回忆称,当时,沙坪大队有一个叫铁刹寺庙的偏远村组,那里山大沟深,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群众要扛着扁担,在悬崖上走3里的山路挑水吃。有一次,一位村民担水途中脚一滑,差点从崖上摔下去,这件事坚定了蒋立柱一定要为该组拉上水的想法。他冒雨召开村民动员大会,干部打着伞在上面说,群众打着伞在下面听。很快,由群众投劳、水保部门出资的通水工程开始了。历经3年时间,2002年,铁刹寺庙终于通上了水,成为柞水县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紧接着又是修路,那时,很多群众都住在半山上,从家到外界的唯一出路就是年长月久人们踩出来的羊肠小道,住得偏远的,要走一两个小时才能出山。看着岁数大的老人也要翻山越岭步行数十里才能到镇上,蒋立柱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哪怕没有机械,全靠人工一锄一锄的挖,也要把路修通。他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筹资投劳,抹下脸皮找土专家免费指导,甚至经常半夜起来开会商讨问题。轰轰烈烈又3年,11.3公里的通组路终于修好了,蒋立柱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沙坪5组的魏玉兰住在庙沟垴上,每次回家要走3个小时的路程。有时,还要把红薯、洋芋等生活物资硬背上山去。为了把她家迁到山下,蒋立柱没少操心。刚开始,一些群众不愿意腾地方放桩基,蒋立柱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把魏玉兰和家人在山上的生活现状讲给村民听,最终获取了他们的理解。2009年,七组村民徐海清的女儿考上了大学,这本是一件大好事,却不料临近开学时,他焦急地找到了蒋立柱,“我是个残疾人,家里也没有来钱的路子,现在娃的学费都没着落,上不成大学我们一家子都会后悔,你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啊。” 蒋立柱安慰他,无论如何都会让娃进大学。他马上开班子会,动员村组干部捐资助学。在蒋立柱的感召下,大家都非常配合,你100,我200,很快凑够了学费。想到入学以后还要花钱,蒋立柱多次向民政、妇联等部门寻求帮助,争取助学金,并为徐海清就近找了一份工作。现在,徐海清的女儿已大学毕业几年了。
  维稳 致富 树新风
  2000年,下梁镇因距离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被确定为县城副中心。随着30米大街的修建,重点项目的开启,学校、企业纷纷落户下梁,一些外地人也赶到这里做生意,处于下梁镇驻地的沙坪社区变得热闹而复杂。一到晚上,学校周边尤其乱,学生们不是出来上网、谈恋爱,就是喝酒闹事。为了保障校园安全,2006年,蒋立柱带领村委会班子组建了一支治安巡逻队,由村上出车,安排人晚上在校园周边、荒僻路段巡逻到半夜两三点,制止了多起偷盗、伤人事件。从此以后,下梁镇的治安环境大有改变。
  2012年,沙坪村改为沙坪社区,开始实行干部坐班制。蒋立柱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工作模式的转变。他时常思考,如何把村委会班子由之前的粗放式管理过渡到精细化服务的轨道上来。村民因身体不便,或者年纪大了,不能来镇上办事,蒋立柱就让干部上门服务;老人的低保金被儿女取走了,自己却无法享受,蒋立柱就亲自上门做儿女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要尊老爱亲,并定下每年在村上选出好婆婆、好媳妇的规定,由群众评选、公示,再在大会上对做得好的模范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孝不贤的人不点名的批评教育。农村人爱面子好比较,时间长了,打架、骂人、闹分家的现象少了许多,沙坪社区整体风气得到了净化提升。
  蒋立柱任支书40年来,共培养了107名党员。他时常教导党员不仅要自己致富,还要帮村民共同致富。社区里创业、办厂、开农家乐的党员有几十户,需要劳动力时,他们会优先录用当地人,特别是一些残疾人,并经常开办培训班,鼓励有想法的村民创业致富。以前村里的一个流浪汉,就是经过培训,在街道开了一家店面,现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蒋立柱的老搭档,沙坪社区主任这样评价他:工作扎实、言行一致、大公无私,对弱势群体尤为关心,几十年来连选连任,很受群众拥护,是名副其实的领头雁。一位村民在说起蒋立柱时,讲了两个小故事,一是有次村里一个小孩被摩托车撞坏了,送到医院花去了十几万元,使原来贫困的家变得更困难。此后,只要有好的政策,蒋立柱就会想到他们,还经常上门为这家人宽心。还有就是一到暴雨天,蒋立柱就会失眠,半夜起床好几次,不顾危险,一个人来到河边查看水情。“村上这么多人,但蒋支书对每一家的情况都了如指掌。”40年来,蒋立柱先后被省上评为“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全省模范红袖章平安志愿者”,连年被市上评为优秀党员,并多次被县上选为优秀村干部。

  • 相关阅读
  • 驻村扶贫的苦与乐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马泽平) 省上干部到山村   “省人大派驻我们村的扶贫干部过来才几个月,对我们的帮扶还是很大的,他们起早摸黑到农户家调研,和村干部一起为贫困户规划脱贫...

    时间:07-29
  • 农家妇女用爱撑起一个家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陈琛 王倩)一场意外,让一个平凡的女人变成“女汉子”,她担负起全家生计的重担,还要照料高位截瘫丈夫。今年36岁的她叫彭光花,照顾患病的丈夫8年,用爱撑起一个家。   200...

    时间:07-29
  • 高坝两千移民“绿色通道”迁户口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方鸣 建民)山阳县高坝派出所积极实施“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全面开通“绿色通道”,认真落实省厅8类50项和市局30条便民措施,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竭力打通联系...

    时间:07-29
  • 商南首个家庭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李治军 李志锋)7月21日,商南县富水镇富水街村农民董文福自家屋顶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成功并网发电,成为该县首个投入使用的农村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今年,商南县引进的...

    时间:07-29
  • 柞水监测百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黄家瑞)柞水县全面加强境内104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防治,切实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力推行县级领导包抓灾害点、部门制定防治方案、镇成立监测机构...

    时间:07-29
  • 山阳城关镇干部进村上班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蔡 铭 秦 涛)今年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去镇机关办事程序繁琐、费时误事突出问题,山阳县城关镇大力推进村(社区)365群众工作室建设,全面推行百名干部进村(社区)和村(社区)干部一起上班制度...

    时间:07-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