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名遐迩的丹凤“花戏楼”

翻修过的马帮会馆

残败的青瓷帮会馆
商洛日报 -商洛之窗讯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少鸿 唐淑君 左 京)在商洛的历史上,商于古道上唯一的一座水旱码头——龙驹寨的名气远远大于现在的丹凤县城,甚至超过作为直隶州府的商州城。在古代,这里是西北地区和中原大地之间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资交流中转枢纽之地,繁华商埠。《商州志》中是这样描述龙驹寨的繁华景象的:“康衢数里,巨室千家,鸡鸣多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是以百艇联樯,千蹄接踵,熙熙攘攘。”据载,鼎盛时期,这里的税收占到陕西全部税收的三分之一。虽然自陇海铁路建成后,商家弃水就陆,龙驹古寨逐渐丧失了南北货运集散中心的有利地位。但站在古朴雄壮的船帮会馆前,铺展开堪比清明上河图的龙驹古寨商贸图,四通八达的路网逐渐清晰起来,船工的号子声、商贩的叫卖声,穿越历史的璀璨在商于古道上喧闹开来。
龙驹寨传奇由来
今年79岁的童正家老先生曾任丹凤县志主编,老人一生致力于丹凤地方历史文化研究。长期埋头于卷帙浩繁的史料典籍中,一字一句地编纂校对、一步一步地走访调研,童老已经成为对丹凤县志最了解的人之一,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丹凤县地方志的“活字典”。
谈到龙驹寨的得名,老人讲到:龙驹寨这个名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现存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与龙潭水库有关,《直隶商州总志》有记载:“潭中出龙驹马,项羽得之”,所以称为龙驹寨;另有一个说法是汉高祖刘邦伐秦,途经龙驹寨,因雨受阻,生一宝驹,因此改名为龙驹寨。
龙驹寨因为传奇的名字从一开始便染上了富贵的色彩,而抛却这民间传说,龙驹寨确确实实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吸引到无数名人与其结缘,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徐霞客出老君峪口,见丹江,“循之行十里,龙驹寨。寨东去武关九十里,西向商州,即陕西省间道偏僻之捷路。马骡商货,不让潼关道中。”在《游记》中只书寥寥数句,四百年前龙驹寨“北通秦晋,南接吴楚”“水趋襄汉,陆入关辅”“百艇联樯,千蹄接踵”的繁华情景已浮现眼前:丹江水域,舟楫如织,千人拉船,万人装卸;陆路骡马如蚁聚,驼铃不绝人耳;“过载行”“骡马店”“银钱铺”“发货铺”等店铺接连成片。史料记载,徐霞客旅商洛七日,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张,只是初七到龙驹寨后,正待寻船,也是天公有意留客,“雨大注,终日不休,舟不行。”只得夜宿龙驹寨客店一晚。初八乘贩盐船而下,雨过后,丹江河水势似奔马,声如雷轰,“两山夹之,曲折萦回”,其惊险程度,可想而知。初九,过武关河与丹江交汇处之后,“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兢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欲仙也!”欣喜之情,可见一斑。如今丹江漂流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张名片,每年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