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正家老先生讲到,自尧舜禹时代开始,龙驹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过很多大事件。“比如,中国教育界的鼻祖契封于商国,其孙项土发明了‘乘马’(即货运),开商地商业繁荣之滥觞等等。”童正家先生讲到,“但龙驹寨真正繁荣还数明清时期。因为商贸鼎盛,明天启元年在龙驹寨设立税司,税官首领为布政使,足可见龙驹寨当时地位的重要性。”
十二大会馆云集
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行商坐贾云集,自然而然就有了行会和地域性组织。以船帮会馆为核心,当时小小的山城就有“十二大会馆”。志书上记载的这“十二大会馆”群,明明白白地折射出当时龙驹寨水旱码头车船如织,商贾日集的繁荣兴旺景象。现存的四座会馆:船帮会馆、马帮会馆、盐帮会馆、青瓷器帮会馆成为了龙驹寨的标志性建筑,其中以船帮会馆为首。
船帮会馆位于丹凤县龙驹古寨城西南隅,是国内目前保全最完整的会馆之一。因会馆内供着汉水水神,以祈求神灵保护风平浪静、船行安全,故又称平浪宫。据传明清时期龙驹寨商贾云集,帮会众多。船靠丹江水运,势力发展较大,却无会馆,为不使其他马帮、盐帮、青瓷器帮、黄帮等人岐视,艄公、搬运工500多名,决定集资建馆。他们团结一心,从每个运件的报酬中提取三个铜钱,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终于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建起了这座闻名遐迩的会馆。在规模和雕刻艺术上,比其它帮会的会馆宏伟壮观。会馆建成后,主要供船工众人议事、娱乐、休息之用。目前会馆保留“花戏楼”和明王大殿各一座,呈南北对峙状。
丹凤县博物馆馆长刘军民告诉记者:“目前船帮会馆内最具文物价值的当数‘花戏楼’。全国现存花戏楼仅有两座,安徽亳州(曹操故乡)著名的花戏楼称为南戏楼,龙驹寨花戏楼为北戏楼,两座戏楼南北辉映。”“花戏楼”在1976年和1988年省文物局曾两次拨专款维修,现已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全国名胜词典。一个“花”字,囊括了这座“兼具南秀北雄之誉”古建筑的全部风貌和艺术特色。船帮会馆里的讲解员薛红细致地为记者介绍了“花戏楼”:戏楼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长36米,进深11米,台口8米,雕刻有山川河流,亭台楼阁、车马仪仗,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士农工商等。其中人物雕像更为精巧,有大舜耕田、夏禹治水、牛角挂书、文王访贤,有农夫挥锄、村姑喂猪、樵子负薪、行旅赶车;也有映雪夜读、赤壁夜游;还有两军交战的场面等。此外,尚刻有图案花纹、二龙戏珠、凤凰展翅,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楼柱夹角间龙凤透雕技艺精湛,美妙绝伦。楼上有刻着“秦镜楼”三字的牌匾,典出《西京杂记》:“秦始皇有方镜,照人灼见心胆”;牌匾下正中四个大字“和声鸣盛”为船工而提,两侧有对联状文字或称图画,风雨侵蚀无法辨认清楚。“县上悬赏20万,寻找能破解这幅对联的人,但很可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破解。希望借这次商于古道的报道,早日破解这未解之谜。”薛红说道。
刘军民讲到:“除了船帮会馆之外,位于西街中学校园内的马帮会馆、党校院子里的盐帮会馆、丹凤粮站院内的青瓷帮会馆都是艰难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物古迹,政府正在全力开展保护与修缮工作,希望能再打造起丹凤的会馆集群。”
老街镶嵌的小城
城市托载着现代文明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但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走进龙驹古寨,修葺一新的古寨牌楼刚好将新城和老街分隔开来。一边负责展示色彩斑斓的现代文明的进步,另一边负责保管曾经辉煌的历史的记忆,互不干扰。站在远处看老街,狭窄的街道、色彩灰暗的建筑格调,好像这条数里长的老街一直固守着自己古老的生活方式。但走进老街细细看来,才发现光阴虽然剥去了老街的光彩,但龙驹古寨昔日繁盛大气、雄踞一方的气息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