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老兵的硝烟记忆

老兵的硝烟记忆

2014-09-04 09:14:02

今年八十四岁的孙山柱,身体特好,各种农活都能干。

今年八十四岁的孙山柱,身体特好,各种农活都能干。

退伍证、荣誉证被老人当宝贝保存着

退伍证、荣誉证被老人当宝贝保存着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见习记者 陈琛 王倩)找到孙山柱老人家的时候,老人正背着手从集镇上回来,微微驼背并不影响老人矍铄的精神,得知我们是来听他讲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时,老人的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孙山柱今年84岁,家住商州区金陵寺镇杨口村一组,1931年生在战乱时代。从小在艰苦岁月中成长的他,比别人更懂得生活的艰辛,也更向往和平生活。
  为了祖国去参军
  “那会是小伙子,一点都不害怕打仗,就想着保卫国家,村上组织大家学习,说美国想通过朝鲜做架桥来侵略中国,我一听,这咋行,连给家里商量都没商量,就自己去报名参军了”孙山柱回忆说,那时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去世得早,只有母亲和一个哥哥相依相伴,得知他要去参军,母亲百般劝说,不愿让儿子到危险的地方去,后来还是哥哥从中说服母亲,并且叮嘱弟弟有他照顾母亲,孙山柱的一腔报效祖国的热血终于取得了母亲的同意。他说至今还记得,他走的那天母亲站在门前柳树下久久张望的样子。
  1951年3月,孙山柱参加了县独立营,先到咸阳军区,稍作调整后,孙山柱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抗美援朝志愿军。一周后,孙山柱坐上了去安东(今丹东市)的火车,在辽东半岛休息一周后,孙山柱被分配到志愿军二分部92团,便开始向朝鲜前进。为了避开白天美国飞机的监视和轰炸,部队只好在晚上行军,即使如此,也要小心翼翼,不敢做声。行军的包袱就是一个7斤重的79式枪、一袋子五六斤重的子弹、4个手榴弹、一个装满水的水壶、自己的铺盖、饭包、洗漱用品、一双牛皮鞋。虽然身负重物,依然得不发出任何声响的前进。有次晚上突然开始打仗,混乱中队伍走散了,团长下令不让开手电,因为摸黑,孙山柱的头碰破了,手指也脱臼了。由于没有及时治疗,现在右手大拇指有个肉包。就这样磕磕绊绊走了整整近10个黑夜,徒步几千公里,才到达朝鲜境内。
  肩负责任不马虎
  志愿军二分部92团属于后勤单位,担负夜晚放哨的任务,白天原地休息,晚上负责放哨。如果有敌军飞机来,就要在山头打枪明示,听到这声明示,汽车熄灯,所有人隐蔽。虽然是个简单的工作,但是责任重大,要负责整个团的安全。还要盘问经过的人,要对口令,口令大多都是按城市的名字来起的。有时候为了怕泄密,一晚上改几次口令。有次,有个过路人的人没对上口令,因为方言不同沟通有困难,孙山柱朝天打了一枪明示,只听那边喊“自己人”,只好让对方走近仔细盘问。为了避免对方手上有武器,让对方边走边拍手,最后发现虚惊一场。孙山柱说,这样的事情,经常会有,要求他们必须时刻小心谨慎,提高警惕。有次,因为听不见飞机声,孙山柱着急的厉害,于是在几个罐头瓶下面打了个孔用绳子穿起来挂着,把耳朵贴到地面上听。“这种情况不能怠慢,我们得时刻警惕,团里所有人的安危抓在我们手上呢。”战况紧急的时候,他也上过前线,看到过硝烟滚滚的战场,看到过生死一线的场面。“毕竟是年轻人,也不知道怕,战场就是这样,你不打我,我就打你。”孙山柱笑着说到。脸上的皱纹掩藏不住老人身上的军人气质。

  • 相关阅读
  • 丹凤向核桃脱皮作业污染“亮剑”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冯永发 刘俊峰)核桃是丹凤县林果产业的招牌,随着核桃产量的逐年增加,群众在收获核桃的同时,不规范的核桃脱皮加工点也给该县的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考验。   丹凤县要求辖区内从事核桃...

    时间:09-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