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董 楠 王平平)近日,记者来到洛南县石门镇花庙村,一下车,就看到一望无际的烟田,一片连一片,一坡连一坡,绿中带黄,长势喜人。“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前一阵子干旱得厉害,最近一下雨,烟都长起来了,今年又不少卖钱!”村长苏福会一脸满足的笑容。
石门镇花庙村是洛南县烤烟第一大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经过20多年发展,全村种烟面积增加到目前的1820亩,烟农户115户,人均收入8000多元。花庙村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到今天的全市烤烟生产第一村,家家盖起了小洋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时值烟叶烘烤季节,村子里见不到一个闲人,我们随苏福会来到村委会附近的烘烤工场,这里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有的在编烟、有的在装炉、有的在烘烤,烤出的烟叶像一条条金灿灿的绸带。
“现在种烟不比以前,整地有旋耕机、起垄机、覆膜机,育苗都是集约育苗,栽烟有移栽机,大田管理还有中耕除草机,烘烤是自动控温密集烤房,栽烟省时省力,烤出的烟叶质量好!”王鹏抹一把脸上的汗水,随手从刚出炉的烟竿上抓出一把烟叶,递到我们面前。31岁的王鹏是花庙村的种烟大户,2002年中学毕业后在石门邮局上班,到2009年每月工资2000多元。当他了解到花庙群众栽植烤烟每亩每年可实现收入4000多元时,他就萌发了辞职种烤烟的想法。与家人沟通后,当年9月他辞去工作,在花庙村六组承包了60多亩地发展烤烟,2010年收入30多万元,2011年花13万元购买了家用小轿车一辆,连续多年种植烤烟实现了他的致富梦,家庭生活步入小康。王鹏还告诉我们,石门镇河西移民安置小区环境优雅、交通便利、设施到位、外形美观,他打算近期在该小区购买移民安置房。谈到这些,王鹏一脸自豪,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完全正确。
近年来,烟草部门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仅花庙一个村,投资金额将近1000万元,修建了人影工程、机耕路、水渠等配套设施,给烟农投资购买拖拉机、三轮车、旋耕机、喷雾器等,还根据种烟年限和种烟面积免费发放烟草专用机械。
花庙村三组村民陈西平今年52岁,他给我们算起了收益账:“栽一亩烟,年景好的话,毛收入5000多块钱,刨去物资款和工钱,净收入4000多块。你看村里的老人、放暑假回来的娃娃们,编烟一天就能挣五六十块钱,栽烟挣钱着哩!”陈西平家里有四口人,1995年开始栽植烤烟,2013年种植烤烟22亩,收入10万多元,2012年,陈西平新建了四间两层楼房。“我现在把女子供出来了,大学毕业以后在西安上班,儿子今年上大二,等他毕业,想给娃在城里买房子。”陈西平利用装炉休息的空隙和我们拉起了家常,边抽烟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近几年,随着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扶持优惠政策的不断加大,花庙村烟农种烟积极性大增。仅2013年,全村栽植烤烟2144亩,农民收入722万元。烟草产业的发展,使得村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化了当地富余劳动力,为地方财政作出了突出贡献,花庙村也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洛南县烤烟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