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当有人来访,王好学总拿出老兵志愿者送来的《中原大战》,他说,每当看到书里记载的他和战友浴血奋战的故事,他就会激动地回忆
.
老年的王好学在儿子、儿媳妇的照料下,尽管生活不宽裕,但他很满足。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马泽平 余 婷)69年前,正在国难当头之际,商洛一大批青年走上抗日前线,浴血疆场,九死一生。而如今,他们都垂老而去,所剩寥寥无几。近日,正值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之际,记者在洛南县四皓镇代塬村见到了抗日老兵王好学。
新婚之年被拉壮丁
9月12日,阴雨连绵不断,记者一行驱车沿着四皓岭爬行,多次询问当地群众,才在代塬村王渠后组找到王好学老人的家,几间破旧的土屋卧在阴冷的秋雨中,老人一家人的憨厚热情让土屋增添了些暖意。
王好学在民国时期叫王松林,1924年在王渠出生。日本侵华战争让他的一生彻底改变。1941年,刚17岁的王好学,新婚日子没过两月,遇上国民党拉壮丁。“那天我种了一天地,晚上天黑尽了,我和媳妇刚上床躺着睡觉,门就被撞开,两个人说是要我去当兵,就把我拉走了。”王好学老人说,当时他媳妇吓得大哭。
随后王好学当兵后被带到安康,在那里训练之后就一直在安康飞机场和汉中一带当兵,看守飞机场。
西峡口死里逃生
1944年,王好学回洛南不久,在洛南古城编入暂编第四军第四师成为师部工兵,当时军长谢辅三、师长马雄飞。不久,部队又改编为二十七军暂编第四师了,人员没有变动只是部队番号变了。
1945年3月下旬,日军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在猛攻南阳城和鄂北老河口的同时,日军一一〇师团、坦克第三师团沿南阳、镇平、内乡一线西犯,于31日攻占内乡重镇西峡口。奉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胡宗南之命,第二十七军于4月4日开赴前线,暂编第四师随军部。王好学跟随部队,从洛南古城上火线在河南西峡的重阳店、八庙、马鞍桥等地参加了豫西鄂北会战。
“当时战斗打的非常激烈,周围硝烟弥漫、火光四起,一晚上冲锋三四次,敌人被打退后不一会功夫又攻上来,就这样反复攻坚。”王好学回忆说,战斗非常惨烈,战友死伤无数,自己被炸晕死过去。他醒来后发现被许多尸体掩埋了,就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得到施救才侥幸得以生还。
有一次,他们在修筑工事时,日本人进攻阵地,时不时还有飞机来轰炸,战斗也是异常激烈。忽然一颗炮弹就落到他旁边,他还没来得及反应,旁边的连长急忙喊一声“卧倒”,就按着他的肩部卧倒在地上。幸好炮弹皮只是从身边划过去了,仅擦破了头皮,伤势不是很严重。
“要不是我们连长,我早就没命了。”王好学一边讲,一边指着自己头顶的疤痕说,那就是当年在战场上被弹皮擦伤所留下的。借助室内的灯光,在王好学稀疏花白的头发下,记者发现一条十分清晰的十厘米左右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