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误炸一个营
1945年夏天的西峡口,收麦的季节却是一片战争的狼藉场面。“农民死得可怜,有的人在田地里还没来得及躲,就被日军炸死了,大多数士兵还没挖好战壕就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死了。”老人讲起日军飞机的嚣张很气愤,“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厉害得很,把什么都炸完了,连地面的草都没有了。”
据老人回忆,在西峡口八庙打仗时,为了阻止日本军队的进攻,美国三架飞机从后方前来增援,投下一排炸弹,结果把国军一个冲锋营都炸了。“敌人就在前面的山坡,我们要冲锋,也顾不上管了,就从盖了一层黄土的战友身上冲过去,和日军拼刺刀。最后我们和日本兵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我们五个团(四个营、一个师的人)都打完了。仗打结束,我才发现自己也负伤了,腿上流血。”王好学说。
1945年8月,王好学和战友正在吃中午饭,有一个战友跑来说,日本投降了!最先他们不相信,爬出去一起看了日本插起的白旗,他们才激动地抱在一起,流泪大哭。之后,王好学跟随部队被调往西峡县城、洛阳等地,一路上群众都在庆祝抗战胜利。“群众听说抗日胜利,看见我们过来都放鞭炮祝贺,地上的鞭炮皮很厚,可见抗战胜利后人民非常高兴。”王好学说。
回乡务农多才多艺
1945年日本投降,王好学所在部队又重新整编为二十七师三十一旅,后来部队就沿黄河到三门峡再到灵宝过黄河到了山西永济,听说又要自己人打仗,老人就和战友一起趁夜色逃跑。在好心船夫的帮助下,坐羊皮筏子过了黄河,一路走回洛南。
回来后,当地村民经常问王好学,“你当时上战场害怕吗?”他脱口而出,“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在村务农,王好学为人善良,身材结实,能砌得一手好屋基。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绝大多数老土房子,地基都是王好学修砌的。他修砌的屋基结实整齐,村里只要有事,王好学总是第一个去帮助。王好学还有一手绝活,就是柳编。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人每逢下雨,都爱拿些柳条和竹条请王好学编簸箕和篮子。记者采访时,老人的儿子王银生还拿出簸箕告诉记者:“这件簸箕我们一家用了快20年了。”
晚年的王好学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不错,只因年岁偏高,视觉和听觉都减退不少,除了肠胃不好及痔疮外身体基本还算硬朗。老人孕育了三个儿女,老伴在1989年去世,如今跟着大儿子王银生生活,儿子孝顺儿媳贤惠,日子紧巴但和睦。
临走时,抗日老兵王好学告诉记者,在抗日战争中受的苦都已经过去,希望年轻一代能记住那段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能发扬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