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杨 林)9月份以来,我市出现旱涝急转,本来一场久违的喜雨,却演变成“秋淋”,一些地方接二连三出现人员伤亡事件,给当前防汛工作敲响了警钟。
9月15日,镇安县柴坪镇安坪村黄庙沟发生一起突发性滑坡,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同日,山阳县中村镇境内发生山体崩塌,一面包车司机被砸身亡。14日,203省道山阳宽坪段发生山体垮塌,路过的一辆摩托车被飞石击中,导致1死2伤。
人命大于天!这些惨痛的教训值得我们反思……
《陕西日报》9月13日刊发了一篇稿件,题目叫作《当秋淋袭来之时……》。报道指出,汉中市镇巴县在防汛工作中,一面利用学校、敬老院、政府办公楼等场所,搭建了6个临时集中安置点;一面动员群众通过投亲靠友、暂住公房、租住房屋等途径,分散安置2.5万人。镇包村干部一直驻扎在村上,组织村民抗灾自救,转移群众。在因雨灾出现通讯不畅时,镇上便派专人走小路,给驻村干部传递信息。11日午夜,该县三溪镇遭受雷雨袭击,镇上组织群众连夜大转移,1个小时就将近500名沿河沿山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截至目前,全县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
当前,持续半个多月的秋淋天气,导致各地土壤含水量严重饱和,山体自重加大,水库超限运行,河沟水流剧增,极易发生区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一些年久失修的土坯老房和危险校舍更是成为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大隐患。据市气象台预报,近日我市将再次迎来新一轮降水过程。
在防汛工作中,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既是重点,又是底线。那么,怎样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呢?镇巴县的做法启示我们,应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其一,干部真正下到基层一线。防汛工作决不是呆在机关做好值带班这样简单,广大干部特别是镇村干部,与群众接触最近,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最透彻,不能只当“传话筒”,而是要做“导航员”,驻扎在村组,向群众宣传防汛知识,指导、帮助群众开展抗灾自救。一旦出现雨情、汛情,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为抢险救灾争取时间、赢得主动。
其二,组织群众坚决撤离威胁区。我们应借鉴镇巴县的做法,对已发现的滑坡地质灾害点,加密监测及时预警,及时组织撤离;对土坯老房,坚决组织群众撤离避险,并协助安排好安全的去处;对学校危险校舍,坚决停止使用。同时,对撤离区应严格实施警戒管理,坚决杜绝群死群伤问题发生。
其三,立即排查隐患做好整改。各地要抓住降水间歇期,组织干部群众抓紧对危房校舍、河库险段、滑坡地质灾害点、泥石流危险区等重点部位进行集中检查,严格落实防范措施,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在开展生产自救过程中,注意自身安全,全力减少人员伤亡。
眼下,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转入整改落实阶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为各级所倡导,成为媒体关注和群众热议的焦点。那么,具体到防汛工作中,不妨从正视问题、坚守底线,尽快遏制人员伤亡事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