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马泽平)近日,高寒山区、地广人稀的柞水县营盘镇杨四庙村,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搭棚架的,建厂房的,中药材田间管理的……全村平时荒芜的200多亩农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如今成了村民赚钱的“香饽饽”。
“我这4亩农田,土壤太薄弃耕了几年,曾没想过能赚钱。”正在自己荒地上给合作社搭香菇棚架的宋开祥说。64岁的宋开祥一家7口人,是杨四庙村土生土长的农民,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几年前,他们一家种土豆、玉米等作物,除去化肥、牛工、人工等成本,收点粮食还赔本,遇上旱涝灾害,收入更少。于是,儿子和儿媳妇到西安跑出租去了,他老两口就只种门前几分地,收点口粮。
几月前,村里成立了互帮合作社,把老宋的4亩荒地,以一年每亩420元的价格承租了。老宋第一次听说土地流转,并且直接就拿到了1700元钱。这两个月,他光给互帮合作社干活,就已经挣了5000多元了。
宋开祥的高兴事还不止这些。他和村里20多家贫困户破旧土房子,也被汇景实业有限公司弄去重新修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乡村游。房建好后,第一层农户自家住,二至五层由公司经营,50年后,房子归农户所有,根本不用操心搬迁建房的烦琐事。而宋开祥等20户还和汇景公司签订合同在公司上班,每天工资不少于100元。谈起土地流转带来这么大的变化,老宋说,简直不敢想赚钱来的这么快。
在杨四庙村一组,47岁的王成才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卸下了种地的包袱,搞起了农家乐,他那装饰一新的农家小院马上就要开张营业了。“我们这每年从4月到10月,来这避暑的游客不断,他们总抱怨这里不能提供住的吃的。”王成才说,土地流转后,产业兴起来了,游人也肯定会更多,他可以放开膀子开农家乐了。
据该村书记王德斌介绍,该村以前闲置的200多亩农田现在绝大多数土地已被丰禾生态农业有限科技公司、中国七药示范园、柞水县互帮合作社、汇景实业有限公司等流转,该村的49户贫困户171人全部被纳入产业中来,变身产业工人。杨四庙村土地流转“转”出双丰收,既盘活土地资源,提高耕地产出效益,也开辟了村民致富新路子。
据柞水县扶贫局初步统计,截至目前,该县通过涉农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以土地流转或者土地入股等形式,已发展板栗、核桃为主的林特产品2万亩,设施蔬菜、高山反季蔬菜种植200亩,中药材种植4000亩,发展标准化桑园1000亩,花卉种植500亩,绿化树种育苗1000亩,水产养殖200余亩,全县已经流转了28600亩土地,帮助4370贫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帮助近8000户贫困户增加收入,稳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