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贺有强 王 强 王存富)入夏以来,在丹凤城乡活跃着一支环保专项督察队,他们是由县两办、纪检委、电视台、创生办等八个单位抽调的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对十六个镇的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养殖污染等治理情况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督察,此举受到城乡群众的普遍欢迎。不少群众反映:过去被“踢皮球”没人管的臭水沟、垃圾摊,现在被彻底整治,新农村变得名符其实啦!
在丹凤县,这只是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一个侧影,今年以来,丹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城乡同治、标本兼治、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治理思路,结合省级生态县、园林县城创建以及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部门联动打“组合拳”
2012年,丹凤县被列入国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四个方面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计划。为了使这一惠泽民生的建设项目在丹凤落地生根,改变民生环境,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该县及时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环保、住建、农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丹凤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2012——2014年三年总体方案》及年度方案。明确了县政府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项目实施镇(村)行政领导是辖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县政府与各镇村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由县环保部门对各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督查,对工作不力的采取挂牌督办、通报批评、约谈主要责任人、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的办法,强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是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了“组合出击”。在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县把项目建设资金与交通、水务、农业、移民搬迁等涉农资金(项目)集中捆绑使用,最大限度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在项目实施中形成了把镇村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与水务部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相结合,把生活污水治理与农业、卫生部门的改圈、改厕相结合,把生活垃圾处置与移民搬迁相结合,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的“四结合”做法,有效提高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效果。与此同时还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考核验收、目标任务考核、项目长效管理等制度,使项目建设从总体布局、项目摆布、经费保障到保洁队伍、日常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有力促进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合力开展。
抓住难点唱“重头戏”
在项目实施建设中,丹凤县立足县情,实施分类指导,对城乡结合部,依托城区垃圾填埋场,实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办法;对镇周边村,实行“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对其它人口集中村,实行“就地分拣、综合利用、定点处置”的举措。面对资金不足,他们采取县财政补一点,镇财政挤一点、受益门店、单位和群众出一点的“三个一点”筹措机制;在人员上,采取保洁员、清运员、监督员“三员”到位机制,为保障垃圾处理长效化结实网带。为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该县在全县16个镇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开展以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的城乡清洁行动,目前已投资1500余万元,购回各类环卫设施分发到镇村组户,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托城乡统筹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在丹江沿岸重点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在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结合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和改厕项目对污水进行处理,从根本上消除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与此同时,对新建的规模畜禽养殖企业,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标准,重点加快固液分离、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工程建设,强化畜禽养殖小区及畜禽散养密集区的污染治理,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