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何书雅)2012年以来,商州区以被列入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计划为契机,典型示范,项目带动,综合整治,促使全区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16个镇办、179个村配备了垃圾清运车34辆、垃圾转运车3辆,人力三轮车356辆、自卸式垃圾箱508个、垃圾桶6.8万个、清洁人员服装400余套,建成了垃圾填埋场1处、垃圾压缩中转站1个、污水处理设施3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8处。目前,全区城乡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领导重视是关键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政协主席、统战部长、宣传部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明确由政协主席、统战部长、分管区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市容局,并组建了商州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督查大队,具体负责各镇办清洁工程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工作。并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城乡清洁工程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内容,实施“一票否决”。据统计,今年以来,区委书记张迎安先后主持召开了2次常委会专题研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及城乡清洁工程,并亲自主持2次座谈会,讨论解决农村污水垃圾治理问题。区长张国瑜主持召开了4次政府常务会、分管区长杨长江主持召开了8次县长办公会议,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及城乡清洁工程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区人大、政协先后3次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及城乡清洁工程进行视察,促进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舆论宣传是先导
商州区先后投资近百万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制作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印刷宣传册、培训法律法规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先后印发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内容的《致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1.5万余份、连片整治宣传手册2万余册、各项制度汇编3000册、法律法规2000册、环保小常识1万余册、环保购物袋5000个、宣传单3万张,制作大型户外宣传牌8个、宣传标语200余条、商铺(门店)门前三包责任书2000余份,为全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及城乡清洁工程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健全机制是保障
农村环境治理贵在加大投入、常抓不懈、长效管理。为此,商州区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在上级拨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3207万元基础上,今年区政府拿出1756万元配套资金,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和城乡清洁工程,拨付3000万元用于黄沙渠、柳家沟、小赵峪等七条流域治理。并将环境治理设施管理维护费用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大镇补助5万元、小镇补助4万元和镇财政给予大村补助1.8万元、中等村补助1.2万元、小村补助6000元的设施运行管理维护经费。制定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理制度》《镇村卫生巡查制度》《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清洁员职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由区劳动就业局统一招聘,区市容局管理,为项目镇村的保洁站配备专业保洁员50名,对建成的环保工程设施进行日常运行管理、维护。同时,建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月检查、季通报、年终观摩评比、奖惩兑现的考评机制,推动城乡环境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