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富源在烟田里看着得 了灰霉病的烟叶愁眉不展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文/图 记者 余 婷 见习记者 董 楠)我市烤烟种植大县洛南县今年烤烟产量减产已成定局,烟农收入和税收将同时减少。烟农反映,虽然今年收入会减少,但由于烤烟种植是订单农业,效益相对较高,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明年还会继续种植烤烟。
烤烟是洛南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性产业,洛南县也是我省有名的烤烟大县。2013年,洛南烤烟实现产值2.19亿元,烟税4825万元,烟农户均收入4.87万元,带动全县群众人均增收480元。今年全县16个种烟镇落实烟田面积100148亩,较上年增加8960亩,建成9处漂浮式工场育苗基地,全县种烟村达到151个,发展烟农4384户。6至9月份是烤烟采摘、烘烤的关键时期。今年7、8月份持续干旱,影响烟叶成长,9月份烤烟正值烘烤关键期,持续半个多月的绵绵秋雨,让烟农一愁莫展。烟秆根部长期浸泡在水里,许多烟叶已经得了灰霉病。近日,记者在洛南县阳光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看到,烤炉都闲在那里,稀稀疏疏的几户烟农在空地处将前段时间烘烤的烟叶进行分级。
今年58岁的四皓镇冀洼村村民白富源,有着12年栽种烤烟的历史。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自家的烟田里看着满地无精打采的烤烟叹气:“今年算是白忙活了,40多亩烟地本打算卖个十六七万元,现在看来能保本就不错了。”据老白讲,冀洼村有30户烟农,烟田达800多亩,烤烟都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老白的烟田里,记者看到大部分烟叶上面都有了黑斑,这就是烟农说的灰霉病。老白告诉记者,灰霉病烟叶烤出来色相难看,基本上都是要扔的,变黄的烟叶上的雨水没有晾干是没办法烘烤的,要等到天气放晴雨水完全晾干之后才可以采摘、烘烤。“我们村里有几户几近绝收,我的40多亩烟地按往年经验要烘烤17炉,到目前为止仅烘烤了5炉,其中有3炉直接扔到河里去了。”
40岁的白红卫也是冀洼村村民,以前有个千头养猪场,五六年前看着邻居种烤烟收入好,烤烟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便放弃养猪转而搞起烤烟种植。去年他的90亩烤烟卖了36万多元。今年烤烟生长关键期遇连阴雨,烟叶的养分随着雨水流失,焦油含量降低了,烤不出产量。白红卫说,虽然今年烤烟欠收,但这都源于自然因素,他依然对种植烤烟自信满满,明年还种烤烟,烟草是订单农业,今年减产会导致库存减少,今年赚不到钱明年再赚。
记者从洛南县烟办了解到,群众种植烤烟的积极性很高,实行规模化种植后余下的都是烤烟大户。为了帮助烟农减少损失,县烟办协同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督促烟农积极采摘,调整常规烘烤技术,在变黄期进行温、湿度技术调整,推迟收购时间,让烟农尽可能将烟叶全部烘烤,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