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头移民新村

东岭移民新村

寺耳移民新村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文/图 见习记者 董楠 记者 余婷)走进洛南县乡村,会看到排列整齐的小楼房拔地而起,外部装饰一新,大山里的村民背着背包、扛着衣物、拉着家具住进了漂亮的新房,开始全新的生活。按照“集中安置、集镇安置、多层安置”的工作思路,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三大目标,洛南县先后建成了石门镇河西、古城镇古城街、景村镇怡景佳园、保安镇保安街、三要镇三要街等一批地方特色显明、功能设施齐全的移民安置新区,彻底改变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谱写群众脱贫致富的圆梦曲。
两房结合圆移民进城梦
今年52岁的景村村民何乐,两个女儿常年在西安打工,一直想在县城拥有一套住房,但一套商品房少说也得三四十万元,这对何乐来说太贵了。今年,洛南县试点将陕南移民搬迁和保障房政策相结合,允许像何乐这样的移民搬迁对象,也像城镇低收入家庭一样享受保障房。于是夫妻俩就赶紧报了名。“现在国家补一点,咱自己努力攒一点,再借一点就够了。”何乐满足地说。
洛南西城区的阳光庭园小区是县上推行“两房”结合的试点区域,建有大量的保障房。几年前从谢湾镇偏僻山沟里来到县城租房做生意的刘亚君,去年9月在西城区的阳光庭园小区买了一套称心的三居室,自己掏了14万元,政府补助了5.5万元,相比商品房还是省了不少钱。刘亚君逢人便说:“有了移民搬迁的好政策,咱这乡下农民如今也变成城里人了。”
记者了解到,阳光庭园小区是洛南县移民搬迁房和城镇保障房“两房”整合的示范点之一,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9668套,目前已有5000多套保障房主体竣工,落实陕南移民搬迁进城农户600户,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民进城落户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两项工作的同步推进。按照洛南县“两房”试点政策,试点区域保障房和移民搬迁对象实现拉通,也就是将农村搬迁户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同等看待,将保障房的大门向搬迁户打开,同时还在户口迁转、子女上学、医保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洛南县移民办主任周建国介绍说,“两房”结合既让农村搬迁对象实现了进城居住,从农民变身市民,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同时又可以大大节约公共资源,促进城镇化进程。目前,洛南县已在阳光庭园小区、石坡河西移民搬迁小区等地试点。群众原来一些顾虑通过优惠政策得到了打消,特别是先期搬迁入住的群众户已经切实感受到了通过陕南移民搬迁农民变居民,享受居民待遇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