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余婷 肖云上官坊镇距离商州城区54公里,这里地处偏僻,山高沟深。在这里的沟沟坎坎上默默行走着一位村医——赵志强。他只是上宽坪村的一名村医,但却给镇上80%的人看过病。
从小随父学医
赵志强是上官坊镇上宽坪村赵院组人,他的父亲曾在乡上的医疗站工作过,是当地有名气的老中医。受父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他便喜欢翻看父亲的医药书籍,喜欢浓浓的中药味,父亲看他喜欢中医,就有意识的培养他。十三四岁的时候,赵志强便能背诵汤头、脉书等中医书籍内容。来找父亲看病的人很多,他在边上认真的听着看着。初中毕业后,他就全身心的跟父亲学习,父亲的每个中药处方都细心的交给他,出诊时都把他带上。1992年他考取了医师证,1997年又到商州区卫校学习西医,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有许多机会可以留在市区,但他决然的回到了家乡的山沟沟,为乡亲们解除病痛。在他看来,家乡的条件太差,乡亲们就医困难,他回去可以尽自己一份力。
村民信任的好大夫
在上宽坪村卫生室,赵志强身兼医生和护士的双重身份,既要为门诊的病人看病,还需要为他们打针、拿药,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急诊病人还时常需要出诊。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也很繁琐。可即便如此,每天清晨他都准时7点开门,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多才关门。在他看来,为村民服务是自己的责任,也是义务,只有服务好每一位病人,才能不枉费村民对他的信任。
“我们农村的医生得是全科大夫才行。”赵志强笑着说,他之所以那么受欢迎,是因为他中西医都懂。除了本地的村民经常来看病之外,连一些邻村和外地的老百姓也慕名前来就诊。家住渭南市富平县的刘女士,年仅28岁却脱发相当厉害,在西安、上海先后寻医问药,依然不见好转,已打算放弃的她,经他们村外出打工的人介绍,到上官坊来找赵志强,他用中药一个多月便稳住了病情。刘女士很是感激,到现在还时不时打电话向他问好。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说他是一位服务热情,尽职尽责的好大夫。
二十多年坚守乡村
在农村,很多人有了小病都是能忍则忍,实在扛不住了才看医生。上官坊镇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程又远,赵志强便上门诊治,时常半夜三更有人打电话请他出诊,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几年前的腊月二十六日深夜,距家四五公里的黑沟组一村民来到家里,说自家媳妇患重症高血压晕厥了。赵志强听罢立马背起药箱一路小跑,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积雪没过了小腿,提着灯笼深一脚浅一脚,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病人家。直到腊月二十九年关那天,病人脱离危险后他才返回。2012年6月份的一天,黄竹爬村上阴组一位84岁老人因前列腺增生引起尿潴留,两个女儿用架子车把父亲推到他那儿治疗。父女三人在他家住了三天三夜,他免费提供食宿,令患者和家属非常感激。
赵志强觉得自己能为村里多出份力就多做一些,“村里的卫生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他说自己喜欢这片土地和这里淳朴的村民,也希望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从医二十多年,看过无数病人,给无数人行方便,在当地一说起赵志强的名字,无人不称赞。“现在通讯方便了,有些熟人在外地有病了,也会打电话向他求医,每次我都会认真的开处方,然后通过手机短信将处方发给对方。”赵志强说,“被需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