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李治军)“过去,大多数村干部只管自己致富,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堆了一堆却解决不了,连开个会,党员都懒得去;现在,广场修好了,断头路修通了,垃圾堆放点建起来了,群众有盼头也有劲头。”这是“双包双促”攻坚扶贫开展后,商南县过风楼镇小栗园村联合党支部负责人李五一的切身感受。
今年4月“双包双促”启动后,针对本轮扶贫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实际,商南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实施党建联建制度,确定100个县直部门单位、13个镇与包扶的126个贫困村党组织“一对一”组建联合党支部,并出台了管理办法,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激发出扶贫脱贫的三大“活力”。
该县落实的包村县直部门单位、各镇积极牵头,从巩固所包村党组织入手,配齐配强村组干部,给他们传授工作方法,并要求他们带头为村民办实事,树立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组织召开村民、党员、致富能人会议,改变少数村民、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引导他们支持村组工作、积极投身脱贫致富。全县共巩固薄弱村级班子18个,过风楼镇双垣村过去办点公益事业,都有村民阻挠,联合党支部采取拉家常、办实事等方式,在村里“树正气、改民风”,化解了村与组间的占地纠纷,为两个五六年没有组长的组选拔组长,使该村党组织凝聚力、带动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126个联合党支部紧密结合村情实际,了解梳理群众意愿,选准产业和项目,科学制定了脱贫规划,统筹返乡创业农民、产业大户、致富能人等力量,成立合作社和公司等,推动规划分步实施。
党建联建中,包村的县直部门单位、13个镇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把项目、经费、物资、信息、技术等资源向所包的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摆布,聚力办实事、兴产业。包扶金丝峡镇姚楼村的县文广局组织系统内单位挤出10%的办公经费用于包村扶贫,并动员单位职工每人拿出1万元现金无息借给贫困户使用,破解脱贫缺资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