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胡 根 樊利仁 索志锋)一条条干净靓丽的街道,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不见了;一个个孝亲敬老、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正潜移默化着城乡广大群众;一个个“丹凤好人”,正成为普通老百姓追逐的“明星”……日前,走在丹凤县的大街小巷,文明之风、道德新风、和谐之风正悄然形成……
这些正是丹凤县深入开展“丹凤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大力推行“四德榜”制度带来的变化。
“丹凤好人”亮相“台前”
她,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从事孝老敬亲事业30余年,亲手照护老人1700多名,收养五保老人600余名、收养弃婴孤儿40余名,收留流浪乞讨人员30余名……她,被誉为老人心中的“活菩萨”。她,就是商山敬老院院长徐升莲,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无私地献给了敬老事业,成了老百姓公认的“丹凤好人”,并荣登首届“陕西好人”榜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丹凤县在全县大力开展“丹凤好人”评选推荐工作,经过基层推荐、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组织评委会进行无记名投票评选、进行公示、综合评定等程序,徐升莲、武双善、朱丰军、阮士强等10名首期“丹凤好人”从4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亮相荧屏。
今年41岁的武双善,是丹凤县江南医院院长,他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制订便民措施32条,方便病人就医,先后为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10余万元,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2.4万人,为灾区捐款捐物10余万元,收获锦旗80余面,点歌40余首,成了群众公认的“丹凤好人”。
朱丰军是庾岭镇太白村村民,父母早逝,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悉心服侍爷爷奶奶,赡养叔叔大伯如同亲生父母,2010年,妻子突发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这时叔叔又患口腔瘤,他又贷款给叔叔做手术,现在每天除了照顾妻子还要照看行动不便的高龄大伯和叔叔。他的善行义举,感动着邻里乡亲,被推荐评为市、县道德模范。
这些“丹凤好人”来自基层一线,有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干部职工,有诚实守信、诚信经营的创业者,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学雷锋标兵,有携手患病爱人、不离不弃的孝老爱亲模范等等,他们成为全县人民学习的榜样。
“四德榜”树起道德标尺
“呀!你看咱社区的姚喜芳上榜了,有照片、有事迹,她十几年来与老人同吃同住,悉心照料体弱多病的老人。”“还有诚实守信的师霞、贾忠正,热心帮助他人的鲍新荣……这次上榜的有12个哩!”在龙驹寨镇凤麓社区,一伙群众在“四德榜”前热议着上榜的身边典型。
今年来,丹凤县结合推荐评选“丹凤好人”,积极探索在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推行善行义举“四德榜”制度。对推荐的“身边好人”,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事迹,分门别类,及时评定“四德”典型,在醒目处张榜公布。个人品德优秀典型榜公布典型人物的姓名、照片和荣誉称号,家庭美德榜、职业道德榜、社会公德榜公布公民弘扬家庭美德、践行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的善行义举。
对于评选出的“四德”典型,认真挖掘总结其道德事迹,依托“三会一课”“道德讲堂”“社区大讲堂”等平台,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树立道德标杆,形成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带动效应。
“能上榜是一种荣誉,居民个个都希望榜上有名,在‘四德榜’的激励下,我们社区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正能量蔚然成风。”凤麓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建军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