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肖 云)他,一个17岁的脑瘫少年,却伏在母亲的肩膀上,迈入了学堂,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
17年跑医院几百次
1997年,一个可爱的男孩降生在丹凤县资峪乡一个普通的家庭,在县教育局工作的父亲给孩子取名:王帅霖,希望他长大后既帅气又聪明。孩子1岁多时,父母却发现,他不像正常的同龄孩子一样,咿呀学语或挪步走路,而且脖子和腰也直不起来,带去西安检查,得出一个残酷的结论:脑瘫。医生告诉母亲汤瑞芳,孩子智力正常,但存在运动性功能障碍,包括走路、吃饭、说话等都将是个问题。看到诊断结果,夫妻俩如雷轰顶,他们抱着孩子呆坐了一整天,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回过神后,汤瑞芳突然想起生孩子时出现过难产的症状,“儿子的病肯定是因为这个才落下的。”
孩子的舅爷家住在洛南县灵口镇,那边有一个老中医看病看得比较好,为了方便孩子治病,汤瑞芳和丈夫锁了老家的门,带着孩子来到洛南,在灵口街道租了个门面房,前半部分用做维持生计的裁缝店面,后半部分支起一张床,放些锅碗瓢盆兼做厨房。因为丈夫王书臣要上班,从此之后,汤瑞芳就抱着孩子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有一年二月,母亲只身抱着孩子去河南三门峡看病,近10个小时的颠簸后,汤瑞芳又累又饿,为了省钱,她就带着娃在顺便给店里进布料的店家的仓库地上睡了一晚。二月的天气很冷,害怕娃冻着了,她就捡了些破布盖在孩子身上,但她自己却一夜都没睡着。
王书臣告诉记者,孩子2岁时,突然生病,需要去西安儿童医院治疗,但是他工作忙抽不开身,汤瑞芳怕他担心,没有打招呼就抱着孩子去了西安。在医院给孩子扎针时,别人都是两三个人,只有汤瑞芳是一个人,她在儿童医院附近找了个小旅社,由于看病的人多,每天凌晨一点就要起来排队,因为太累了,好几次排队时她都晕倒在地,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后来,王书臣赶到西安时,恰好在医院门口遇到了准备坐公交回去的娘俩,那一刻,他心里五味杂陈,有种说不上来的难过和愧疚。
汤瑞芳说,在给孩子治病的过程中,她们也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有一次她带孩子去广州看病,坐火车时,遇到了一个叫冀鹏的洛南中学的学生,冀鹏的母亲在广州打工,他是利用假期去看望母亲。火车一路颠簸,为了让汤瑞芳能好好休息,冀鹏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她,并帮她照顾小帅霖。到了广州车站,冀鹏和母亲把汤瑞芳母子送到出租车上,并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汤瑞芳和小帅霖在广州呆了7天,返回时,怎么也找不着车站了,“当时很着急,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汤瑞芳说,她让儿子给冀鹏的母亲编了一条短信,结果电话马上就回了过来,冀鹏的母亲给他们说了详细的路程,等汤瑞芳母子赶到火车站时,冀鹏和母亲早已在那里等着了,并帮他们买好了回家的车票,这件事令汤瑞芳感动不已。
一定要让孩子上学
王帅霖一年年长大了。虽然他不能走路,吐字不清,吃饭都要母亲喂,但是这孩子脑子很聪明,看着他长大的邻居们都建议把孩子送进学校,多少识点字。汤瑞芳和丈夫也动了这个念头,但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没有学校愿意接收这样的孩子。”王帅霖10岁时,夫妻俩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他们找到洛南县灵口小学的校长,说明了情况,没想到校长非常支持,让把孩子赶紧送过来。“我们当时都有点不敢相信。”王书臣说,确定自己的孩子也能上学的消息后,他们欣喜若狂,但孩子的身体怎么去学校?怎么写作业?这些都成了问题。王书臣常年要在丹凤上班,而汤瑞芳也在灵口街道办有一个裁缝铺,平时忙起来,哪有时间离开店呢?但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夫妻俩再一次坚定了这个想法:不管有多难,都要让孩子上学,不能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