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农民抱团闯市场的基地。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董 楠 陈绪荣 刘德权)“没参加合作社前,每到蔬菜收获季节,我们家就跟打仗似的,菜熟后我就赶紧驾着三轮蹦蹦车到城里去卖菜,来不及卖的大都烂在地里了。自从加入合作社以后,我就不愁销路了。”过去是单打独斗,现在是抱团赚钱,谈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农民带来的好处,镇安县云盖寺镇岩湾村绿欣蔬菜种植合作社的汪建军颇有感触。目前,镇安县已有4200户1.3万农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致富之路。
农村发展新模式
镇安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精准扶贫的战略性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群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抱团闯市场的意识显著增强。该县重点推广“家庭农场启动、专业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助动”模式,烤烟、茶叶、蚕桑、蔬菜、中药材、手工艺品等12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逐渐形成气候。目前,全县培植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个,龙头企业达到25个。
在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镇安采取能人“带”、企业“办”、基层组织“牵”、服务部门“领”等措施,引导、兴办和扶持发展了一批技术服务型、产销一体型、生产流通型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特色优势农业有效对接,重点打造了云盖寺镇设施蔬菜、产业孵化园秦绣、永乐镇王家坪根艺奇石、柴坪镇枫坪魔芋产业、达仁镇象园茶叶特色产业等示范基地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35万人,人均增收1000元。
青源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周子兵介绍,他联合10多户群众从农商行借贷筹资成立了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育雏、防疫,再分散养殖,合作社集中销售,一年的周转就按期归还了借款,每个散养户净赚2万多元。像周子兵这样依靠抱团发展,通过专业合作社促进特色产业的增效增收的农户很多。
茶叶已成为镇安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
社员抱团奔小康
镇安县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依托其信息灵通,技术雄厚,组织严密,产业集中度高,市场营销能力强的优势,吸纳云镇花园移民小区10余户贫困户从事设施蔬菜种植。通过合作社把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在生产、生活中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种植技术相互传授,销售信息相互交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达到了当年种植,当年脱贫的目标。
2014年镇安大棚黄瓜部分田块生病,贫困户周根武望着到手的收入将要泡汤,心里十分着急。合作社社长刘清赟连忙和县植保站联系,在加强统防统治的基础上,对受病虫害的大棚黄瓜给予一定的赔偿。事后社员周根武拿着赔偿的2650元说:“幸亏我加入了合作社,才能及时分享技术,控制了黄瓜病,销毁的还获得了赔偿。在以前我们单家独户种菜,遇到什么困难,没人管,现在年底合作社还分红,我们也找到了种菜的前途了。”
达仁镇象园村贫困户刘道虎是最早尝到“合作共赢”甜头的。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自从加入合作社后,茶叶价格比几年前提升了很多,我们一家一户不再熬煎炒茶,现在只管按标准种好、管好茶园,合作社给我们提供种苗、有机肥,随时到茶园指导科管,公司负责炒茶、销售,收益比前几年翻了几倍。”象园茶叶走“种植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模式,成为引领茶叶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典范。目前,3家茶叶公司联合1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茶农、营销大户联合组成茶叶协会,吸收成员贫困户320户,带动农户1677户,遍布达仁、柴坪、云盖寺等5个乡镇。2014年农民专业合社、龙头企业实现产值520万元,入社农户人均增收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