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干部能力强,走村串户办公忙,田间地头搞服务,民生问题解决广。”这是流传在柞水群众间的顺口溜。正是因为一路倾注真情,一路播撒阳光,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该县不断务实,不断为民,立行立改广惠民生。
为了提升服务民生能力,柞水建立健全管理办法,采取一系列举措规范干部的言行举止、工作规程。同时,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县、镇、村、组、户五级便民服务体系,实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承诺办结、结果回复”的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在各窗口单位建立了为民服务代理中心,依托党务政务服务大厅设立镇便民服务室,全县117个村、5个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代理室,在人口居住偏远的村,以组为单位设立便民服务代理点,在偏远且人口密集的农家大院,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户,为群众代办各种民生事项。
硕果盈枝 群众获益笑逐颜开
在柞水县曹坪镇农村幸福院里,居住着的多位五保老人,在天气好的时候,三五成群,在院中下棋打牌、谈天说地、吹拉谈唱,满是欢声笑语,一派怡然。在柞水像五保老人一样获益的群众比比皆是。
服务能力的提升,民生的改善,调动了干群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精气神,柞水县顺势而为,着力解决诸多民生问题,致力破解种种瓶颈难题。
业有“丰”择,着力解决就业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0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68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8人,解决困难人员就业360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98元,同比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10元,增长17.1%,城乡居民收入与就业率稳定增长。
住有“宜”居,着力解决人居问题。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新建8座公厕、投资900万元修建老年疗养康复中心,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廉租房1026套、公租房1126套、经适房430套、限价商品房744套、城市棚户区改造234户、林业棚户区改造237户。在2014年投资1520元,开工建设公租房236套,两房并轨正在办理入住手续,困难群众住房问题逐步解决。刚大学毕业收入很低的刘娇接到入住通知后喜滋滋地住进了廉租房,“我再也不用为租房和租金发愁了”。
学有“优”教,着力解决教育问题。全面落实推门听课制、交流轮岗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包校包教师确立5个高效课堂示范点;县体育场已完工将交付使用,柞水中学图书馆、柞水职业中专综合实验楼正在施工,7所学校塑胶体育场完成规划设计,组织参加全省体育传统学校项目比赛、商洛市中学生运动会和老年体育健身交流大会,开展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教育系统球类运动会,素质教育不断深化。
病有“良”医,着力解决就医问题。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核实历史债务,实施以“六统一”为主的镇村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规范药品“三统一”管理,配送覆盖率和费用及时结算率均达100%;新农合县级配套资金100%到位,全面实施市内异地结算,继续开展门诊诊次总额预付,提升22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25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抽检111个批次,为群众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老有“颐”养,着力解决养老问题。继续开展敬老院星级创建活动,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办理《陕西省敬老优待证》160本,发放7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9387人699万。建设农村幸福院20个,新增养老老床位300张,同时,全面落实尊老惠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纳入五保户。每年为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每月为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不低于50元保健补贴,不断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