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创业再展兵风采

创业再展兵风采

2015-02-03 09:47:16

周涛在养殖区修建了大鱼塘,成群鸭子在池中戏水。

周涛在养殖区修建了大鱼塘,成群鸭子在池中戏水。

周涛发展的林下养鸡

周涛发展的林下养鸡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周银祥 张晓青)2014年,位于闯王寨脚下的商南县富水镇黑漆河村寨子沟整整热闹了一年,这个植被繁茂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悄然发生着变化,万只鸭万只土鸡还有火鸡、鹅、梅花鹿在这里相继落户,“放歌”山村,把这里妆扮得犹如一个多姿多彩的动物园,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到这里参观。这一切都是一名复员军人自主创业的结果。
  贷款3万创业
  1979年出生于商南县富水镇黑漆河村邵家沟的周涛,14岁辍学外出务工,19岁在新疆哈密军分区参军,21岁部队复原后先后辗转河南、新疆、西安等地打工。有了一定积累后,回乡创办农业示范园,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说到周涛的起家,他用手指比了个三。2005年周涛还清西安石材生意失利所赔的十几万借款返回家乡邵家沟,身无分文。村里出了名的致富带头人章元海看到这个小伙子有胆有识有闯劲,主动找上门,帮他申请到三万元贷款,鼓励他自主创业。这一年,沪陕高速开工,周涛从开翻斗车拉沙石料做起,一步步涉入建筑业。由于他为人诚恳,干活卖力,又赶上建筑业的繁荣发展期,从三万元起步,周涛用7年时间积累财富,2012年组建了陕西景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三万元,七年时间让一个寒门子弟跻身商南新生企业家之列。
  然而在老家,几间破旧的土房子,几亩贫瘠的土地,终生辛勤劳作的父母亲,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未曾改变这里的一切,不得不让周涛在回家时反复沉思。小时候,家里吃饭的嘴多,干活的手少,现在已为人父的他早已理解了父母亲为把弟弟妹妹顺利拉扯大,只有狠心把自己寄养在外婆家的难处。贫寒的家庭条件致使他14岁就早早辍学,在小煤矿推煤车,在烟台跟着舅舅搞装修,在乌鲁木齐做旅游产品销售,在西安搞石材,在新疆卖电器……一路走来,艰苦的成长环境,尤其是两年多的部队经历,磨练出他钢一般坚韧的意志。看到贫瘠的故乡和山外面大繁荣大发展的强烈反差,他下定决心要让家乡变个样。
  回乡建养殖场
  在和同批几个返乡的战友商议考察后,周涛出资流转了村上寨子沟一道沟的林地,决定依托闯王寨景点旅游开发,发展无公害、原生态观光农业。要致富先修路,凭借着多年的工程项目经验,周涛以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拉起一班人马,用挖掘机、铲车迅速打通了寨子沟的致富路。路基平整出来后,周涛将整道沟规划为一块块梯田式、错落有致的养殖区,沟两侧的山坡上则做好植被保护和绿化造林,营造全生态养殖的大环境。
  一个个养殖场建好了,大家纷纷问周涛,“周总,你这场子里打算养什么呢?”周涛笑而不答,却背着手挨家挨户收土鸡蛋,而且是见到鸡蛋收鸡蛋,见到鸭蛋收鸭蛋,甚至鹅蛋他也收。大家都搞不懂这个年轻的周总葫芦里究竟装的什么药?蛋收的差不多了,周涛联系购买了孵化机,请了技术员,建起孵化室。大家这下明白蛋的作用了,可还是搞不懂干嘛要自己孵?市场上孵化好的可供选择的鸡崽、鸭苗、鹅崽品种多不说,价格可要比自己孵来得便宜。周涛笑着说自己要养的就是地道的本地家禽,就是要保护老品种,做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外面引进的改良品种。孵化室内,一只只鸡鸭鹅破壳而出,养殖场的“新成员”越来越多。

  • 相关阅读
  • 老陈养鹿记

    陈佑国正在给梅花鹿喂食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通讯员 黄朝忠 记者 王 涛)“村里来了一批东北的梅花鹿,去看看长啥样!”近日,商南县赵川镇东岳坡村民陈佑国从东北引进了14只梅花鹿,这个消息...

    时间:02-03
  • 带领乡亲致富的诚信模范

    汪苏民了解到附近的村民家境贫困,时常送一些粮食、油等生活必需品。汪苏民了解到附近的村民家境贫困,时常送一些粮食、油等生活必需品。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李 亮 见习记者 陈 琛)感动洛南2014...

    时间:02-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