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带领乡亲致富的诚信模范

带领乡亲致富的诚信模范

2015-02-03 09:51:18

54岁的刘顺民因为车祸落下残疾,干不成重活,汪苏民就将他安排到自己的厂子上班。

汪苏民了解到附近的村民家境贫困,时常送一些粮食、油等生活必需品。

汪苏民了解到附近的村民家境贫困,时常送一些粮食、油等生活必需品。

汪苏民了解到附近的村民家境贫困,时常送一些粮食、油等生活必需品。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李 亮 见习记者 陈 琛)感动洛南2014道德模范评选中,汪苏民被评为诚实守信模范。记者日前采访时他说,我做的是良心活,没什么好夸赞的。
  打工经历熬出经验
  记者见到汪苏民时,他和妻子刘淑玲一大早开车从距离县城45公里的洛源镇腰庄村给城里送豆腐干,塞满面包车后车厢的豆腐干,他们计划着要在中午一点前送完。两个人边热情地和客户打招呼,边手脚麻利地干着手上的活。12:30,他们终于完成了送货,坐下来要了一碗面吃着。趁着空闲,与记者聊起了他的经历。
  汪苏民是洛南县洛源镇人,小学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辍学了。16岁时,汪苏民第一次出门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先是跟着村里的大人来到渭南市蒲城县一个纸厂,干最简单的体力活。虽然那时他的体力不如大人,但是勤快,见活就干,厂里的人对他评价很高。那份工作持续了有八九个月,待到过年前,老板拖欠着工资不给发,年后,他就离开了那里去了山西的骨粉厂。在骨粉厂干了两年多,老板因为他干活踏实,经常给他发钱奖励。后来,经熟人介绍,他又去了湖北武汉,因为有了之前的工作经验,他一到厂子就负责监工和统计,一年拿到了3000多元工资,这在上世纪90年代初算得上高工资。“不管到任何地方,不管是给谁打工,都要想着是给自己干,就一定能干出个名堂。”这是汪苏民的经验。
  三四年的艰苦锻炼,使汪苏民快速的成长,学到了很多管理上的经验,在摸索中也懂得了做生意的窍门,也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企业若想长远发展,必须诚信。
  1998年,汪苏民留在老家开始创业。他曾跑过粮食交换,做过贩卖被单床罩的生意。他用背篓背着床单被罩翻秦岭,沿着乡村叫卖,跑遍了很多乡镇,一天能走六七十里路。“当时还骑着自行车把村里的核桃和土特产拉到城里卖,反正就是不断地折腾,从事的行业很多,但始终都是凭良心干活。”汪苏民说。
  汪苏民在开了摩托车店之后有了一定的积蓄。继而他思索着用这笔钱干什么,他看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依旧很贫困,他想着靠什么能让家乡的人一同富起来?
  依托家乡开始创业
  他决心做豆腐干生意。家乡的水天然无污染,甘美,纯净,做出的豆腐干味道特别好,他想利用这个优势把家乡的豆腐干发展起来。考虑到传统的做法耗时费力,他想用锅炉替代传统的做法。但是他一说出来,父亲就坚决反对,这在当时是很冒险的做法,父亲担心到时候做出的豆腐干卖不出去。经过多次劝说老人家才最终同意。
  2008年,他们夫妻二人花了9000元钱买来一个小锅炉,精心地做着准备。当第一锅豆腐干做成之后,他们极其高兴。“就和我们预计的差不多,一天能做二三百斤的豆腐干,比传统每天十七八斤有了飞跃。”汪苏民的妻子刘淑玲说道。

  • 相关阅读
  • 老陈养鹿记

    陈佑国正在给梅花鹿喂食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通讯员 黄朝忠 记者 王 涛)“村里来了一批东北的梅花鹿,去看看长啥样!”近日,商南县赵川镇东岳坡村民陈佑国从东北引进了14只梅花鹿,这个消息...

    时间:02-03
  • 创业再展兵风采

    周涛在养殖区修建了大鱼塘,成群鸭子在池中戏水。周涛发展的林下养鸡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周银祥 张晓青)2014年,位于闯王寨脚下的商南县富水镇黑漆河村寨子沟整整热闹了一年,这个植被繁茂山清水秀的...

    时间:02-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