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抓落实。重点围绕“果畜菜药”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园区带动、品牌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旅游三产带动,做特做优现代农业,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园区与观光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特色产业。完成良种核桃建园3万亩,新增果业种植基地6000亩;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35个,创建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个,畜禽存出栏量达到480万头(只);新发展设施蔬菜面积3000亩;突出油用牡丹、丹参、桔梗等品种,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3000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0.8万吨。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注册商标3个,让“八大件”品牌在西安市场做实做响。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支持大荆秦土地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促进佳骞、德润、田野等园区提升水平,推进万亩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园、万亩中药产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一镇一园”农业园区建设计划,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园区1个,区级现代特色农业园区2个,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
——围绕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建设抓落实。深化移民搬迁“百日攻坚”活动,确保各项任务压茬推进、主动推进、超前推进。建立健全“季度点评、流动红旗、专项奖励、考核加分、全区通报、年度交账”的推进机制,全面推行部门联合督查工作制度,月排名、季点评、半年考核、年终兑现,强力推进搬迁工程进度。完成2014年度12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扎实抓好2015年度9个集中安置点建设,着力推进2016年度移民搬迁工程。统筹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400套、续建2476套、建成入住1628套。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搬迁入住,确保群众住得安心、舒心。
——围绕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抓落实。实行区级领导包抓制度,对棚改项目逐一确定包抓领导,落实包抓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细化实施方案,完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时限,有力有序推进,确保2015年第一批次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落实到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政策、严把程序,公开透明、阳光征收,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贯始终,尽力完成市行政中心北侧、北新街东片区、杨峪河镇、沙河子镇、通江路东侧、莲湖东侧、朝阳片区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及西街片区、商运区域、黄沙桥片区的项目征迁工作,确保棚改各项政策不折不扣执行,惠及广大群众。
——围绕“双包双促”扶贫攻坚抓落实。突出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信息扶贫“五个重点”,建立长期包扶机制。把“双包双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主要内容,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综合评价相挂钩,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综合评价意见的重要依据,在全区上下形成凝心聚力抓扶贫、同心同德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抓好143个贫困村5064户贫困户包扶工作,全年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扶持发展产业合作社4家,带动200人就近就业,确保1.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抓落实。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防范社会稳定风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三调联动”机制,全面推行民事民议,积极引导群众依法信访、走法律渠道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加强日常检查和综合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区创建成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落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化书记包抓党建示范点竞赛活动,强化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加大党建考核权重,夯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加强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在镇办建立民情日记、民事代办、挂牌上岗、去向公示、当日接访“五项制度”,在机关建立“百姓问政”制度,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扎实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社区“三强两建一提升”、非公经济组织“一派二建三服务”党建主题活动,把选派第一书记、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保障工作经费跟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落实到位,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