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左 京 吉文艳)见惯了街道角落间散落的手机维修店,却鲜有耳闻一位手机维修师傅可以将自己的事业做到加盟连锁店遍布商洛六县一区,拿到17个手机品牌的授权维修资格。肖波,39岁,中级工程师,洛南县首届五四青年奖获得者。在他位于洛南县华阳路中段电影院楼下的手机店里,记者与肖波第一次碰面:白白净净的脸,鼻梁上架一副眼镜,拄着双拐的手没法同我们打招呼,但迎面而来的微笑让热情的味道填满喧闹的手机店。

肖波和他拉风的沙滩摩托坐骑,在此之前他以三轮摩托车代步。
喜爱小家电维修
可能很多读者会疑惑,为什么第一段中,记者笔下的肖波是拄着双拐的。因为,他是一位右腿残疾的人。但在肖波的身上,记者没有看到生活留给他丝毫的负面印记,就连谈起小时候的灾祸他也是微笑着平静地讲述出来。
“我一岁多时发高烧,患了小儿麻痹,落下了残疾。”肖波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洛南县的职工,家里姊妹几个,他是老大。身体的残疾,让父母和亲人更想给予这个孩子多一点的关心和疼爱。幼年的肖波在外婆身边长大,而这段生活经历却冥冥中给他日后的道路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幼时的肖波是个调皮而聪明的孩子,外婆家里的小家电几乎都被他拆了个遍。“那时才八九岁,看着收音机就好奇的很,把好的活活拆坏,一件一件摆到桌子上。”回忆起小时候的趣事,肖波有些兴奋。肖波的舅舅是搞家电维修的,每次回家看到小外甥又“闯祸”了,又好气又好笑,吃完了饭,便坐在那里耐心地把零件再组装起来。等肖波大一点了,舅舅经常会给站在一旁观看的他讲如何组装。耳濡目染,肖波竟然也能像舅舅一样熟练地将电器组装完整了。“从那时候起,我就爱上了电器维修。”
学技术 勇创业
1997年肖波高中毕业,征求过父母的意见后,他进入了洛南县职业技能学校,学习家电维修。两年多系统的科班学习让肖波夯实了自己的专业基础。“但从学校毕业以后,我修了半年多的电视、电机,发现市场并不好。”肖波说,在家人的支持下,2000年他又前往商洛市区的新潮学院学习电脑维修和办公自动化。“学了1年多,我回到洛南,主要给网吧维护电脑。”当时洛南县城网吧已经开起来了五六家,肖波的收入还算可观。但脑子活泛的他,一边给人打工一边开始谋划自己的事业。
“那时小型手机慢慢进入市场,我发现,这东西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当时价格贵主要是用的人少,它的成本并不高。”肖波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将来小型手机一定会普及,甚至可能人手一部。于是他动起了去西安学习手机维修的心思。这一次却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父母的思想比较保守,觉得还是搞电脑维修更为稳妥一些。加之去省城求学,离家远,生活上的困难让父母无论如何放心不下他。肖波诚挚地与父母沟通,“作为残疾人,我必须有一技之长,而且得是独特的。”2005年,肖波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手机终端维修培训学院学习。“对我来说,学校的生活最艰难的就是上楼梯,我上课的地方在教学楼四楼,宿舍在公寓的二楼。”肖波讲到,“我记得有一天晚上上完自习,我发高烧达39度多,医务室的医生都拒收,让到大医院去。我迷迷糊糊地求医生,说我的腿实在是不方便,能不能给把针先吊上。”一年多的时间,肖波硬是坚持下来了。作为班里的大龄学员,他比年轻人更刻苦,曾获得过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前十名。学成精湛的技术,30岁的肖波返回了洛南老家,开始了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