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坚守深山的年轻人

坚守深山的年轻人

2015-03-12 09:34:49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吉文艳 见习记者 谢 非 王 倩)商南县十里坪镇白鲁础村,是商南县最偏远的乡村,白鲁础九年制学校是商南最边远的高寒特困学校。在这样一个拥有不到300名学生的山区学校,25名教师中有21名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坚守在教学一线,用他们的知识与青春照亮山区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前路,用青春换来大山的希望。自己提水、自己做饭,没有商场,没有网络……城市年轻人不用做的他们都要亲力亲为,城市年轻人轻而易举可以拥有的是他们的奢望,他们之所以如此选择只有一个目的:为了大山里的孩子!

苏妮向我们展示学生送给她的元旦礼物,虽不值钱却是学生们用心做的。

苏妮向我们展示学生送给她的元旦礼物,虽不值钱却是学生们用心做的。

  大山里的坚守
  赵运山,白鲁础九年制学校的党支部书记。今年只有34岁的他,却已经在这里教书11年了。2004年从商洛师专毕业时,刚好遇到首次陕西省招考教师,因为是商南十里坪镇人,心想要离父母近点,方便照顾家里,就报考了商南。虽然十里坪镇距离白鲁础村只有十几里路,赵运山以前也只是听说过,但从没来过这里。报到的时候,还是为这里的偏远闭塞感到惊讶。那时还没有水泥路,一路的土石路,每次骑着摩托车从家里赶过来,总是灰头土脸。赵运山从教书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在教数学。从教十几年,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们都顺利去了县城念高中。“别看我们这里是偏远山区的学校。我们的升学率还是很高的。每年有近乎一半的学生从这里考上了高中。”赵运山说,“这里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去外地打工,所以他们都早早就懂事,知道只有靠努力学习,才能走出大山。”
  “最难受就是遇到学生辍学。”赵运山说,2005年前后,一下少了十几个学生。那时通讯联络不方便,老师只能上门去劝导学生继续念书。对于那些实在劝不回来的学生,赵运山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遗憾。可喜的是最近这几年,通过老师的教导及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辍学现象很少发生了。
  当年和赵运山一起来的六个人,现在只有他一人还坚守在这里。赵运山说,每天工作都很繁忙,似乎从来没有时间考虑过离开的问题。十年里,陪伴赵运山最久的可能就是他常用的火盆了。因为白鲁础冬季寒冷,时间又比较长,老师经常把火盆随身带着,上班提到办公室,下班提回宿舍。小小的火盆,陪伴着赵运山度过了青春时光。火盆温暖着他,而他却温暖着孩子们的梦想。
  长期以来,赵运山和妻子两地分居,每周末他都奔波于家里和学校之间。工作这么多年,不但骑坏了一台摩托车,还患上了关节炎。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有欢乐有痛苦,艰苦的生活条件,都没有让赵运山离开这里,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下课,代娅鑫和苏妮就被学生们包围了,跳绳、老鹰捉小鸡、砸沙包……瞧,他们玩的多开心。

一下课,代娅鑫和苏妮就被学生们包围了,跳绳、老鹰捉小鸡、砸沙包……瞧,他们玩的多开心。

  青春在深山闪光
  李玉梅至今还记得初到白鲁础学校的那天:天阴沉沉的,虽说才是初秋,却已感受到了地势高所带来的寒气。她提着行李下了班车,跟着下车的婆婆抱着才三个月大的儿子。一阵凉气袭来,婆婆当即将小被子裹了裹孩子。“虽然是本地人,但也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来,确实比其他地方冷一点。”李玉梅说起当时的第一印象。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