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起要给她们照相,姜银宏的老伴和儿媳都略有推辞,后经邻人劝说,三人才拘谨地照了这张合影。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王涛 李亮 通讯员 李顺达)30年前的一个寒夜,山阳县色河铺镇太山村村民姜银宏在外出送货途中,遇到一位拾荒人,见他可怜,将他带回了家。从此,面对这个从未谋面且毫无血缘关系的“哑巴”,一家老小就像亲人一样待他,30年过去了,姜银宏老人已不在世,照顾“哑巴”的责任也早已传承到了儿辈姜升军的身上。生活是艰辛的,但姜家人依旧风雨无阻,默默地照顾着这位“哑巴”老人,续写着两代人的爱心传奇……
寒夜结缘
1983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稍微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走上了经商之路。家住山阳县色河铺镇太山村村民姜银宏紧跟时代步伐,在当时还很落后的农村率先做起了香肠生意,一时风生水起,算得上是当时村里的创业明星。
这年腊月的一个夜晚,姜银宏在给客户送货回来路经一个叫甘沟梁的地方时,送货的卡车坏在了梁上,此时已是深夜,外面狂风呼啸、寒气袭人,无奈之下,姜银宏和司机只能躲在驾驶室里避寒。正当两人睡意渐浓时,听到外面似乎有人活动的响动,两人以为是“贼娃子”准备偷东西,随即拿着手电筒下车查看。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姜银宏发现原来是一位“要饭”的老人在车旁冻得瑟瑟发抖,只见他穿着一身破破乱乱的棉袄,腿脚不少地方都裸露在外,浑身上下犹如穿了一套“蓑衣”。
“你是谁,怎么半夜了还在梁上?”姜银宏试着多次询问老人,可是老人没有任何反应,他们意识到,他们遇到的不仅是一位“要饭的”,而且还是一名哑巴,顿时,姜银宏的同情心更加强烈,赶紧脱掉了棉大衣披在“哑巴”身上,并让他进驾驶室避寒。准备第二天将“哑巴”带下梁子再作打算。
带“哑巴”回家
第二天,姜银宏他们终于将车修好了,带着“哑巴”一路下了甘沟梁子。可是,面对请辞,“哑巴”怎么也不下车。于是,姜银宏又带着“哑巴”一路到了漫川街,在一家饺子馆,每人狠狠吃了一大份饺子。
出了饺子馆,姜银宏发现“哑巴”默默地跟在他的后面,也准备上车,同情心促使他在心底有了“接收”他的想法。没有多余的话语,按照“哑巴”的意愿,姜银宏带着他一路往家里赶,到了家里,姜银宏首先要家里人为“哑巴”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并为他换了衣服。
家里突然多了一位“哑巴”,时间长了家里人多少都有些不满,但是看着“老爷子”姜银宏都没说什么,儿子、儿媳也不敢过多干涉。尤其是,姜银宏对待“哑巴”像自己的亲兄弟一样,没事还和他一块喝上几杯。
就这样,“哑巴”在姜家居住了下来。一块吃饭,一块干活,久而久之,姜家人和“哑巴”相互之间已经有了感情,好像一家人一样,姜银宏的儿孙也都叫“哑巴”为“瓜大”“瓜爷”。